戰斗機作為空戰的主力,一直以來都是各國競相研發的重點,而第六代戰斗機更是代表著未來空戰的前沿技術和發展方向。歐洲主要有兩款第六代戰斗機正在研制,一款是由英國、日本、意大利聯合推出的“全球作戰空中計劃”(GCAP),另一款是由法國、德國和西班牙聯手推動的“未來空戰系統”(FCAS)。
這兩款戰斗機的研發前景如何?軍事觀察員張學峰進行解讀。
“未來空戰系統”
被“自家人”潑冷水
資料圖:歐洲第六代戰斗機效果圖(來源:中國國防報)
問:法國、德國和西班牙此前授予達索公司、空中客車公司等承包商研制第六代戰斗機。然而前段時間,達索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發聲說,合作伙伴之間圍繞“如何分配工作量”發生了爭論,從而導致了工期延誤。那么,各方在新一代戰斗機研制上究竟出現了哪些分歧?
張學峰:第一,主導權問題。達索公司和空中客車公司爭奪戰斗機設計的主導權。原本協議規定,達索公司主導“未來空戰系統”中新一代戰斗機的設計,而空中客車公司負責無人僚機的設計。但目前達索公司在決策中只占1/3的權重,空中客車公司擁有2/3的投票權。這意味著作為主導公司,達索公司無法按照其認為合適的方式來分配工作。
第二,利益分配問題。下一步比利時可能要加入項目中,法國認為自己的份額將會被稀釋。
第三,各國對戰斗機的性能需求不同。法國希望這款戰斗機能夠成為法國核武器的載機,在研制和生產上不受任何人的限制。此外,法國還希望能將其發展為艦載機。但是德國希望這款戰斗機能夠攜帶美國的核武器,這也意味著要在設計中增加美國的系統和部件。
“全球作戰空中計劃”
受到關注與質疑
資料圖:英國“暴風雨”戰斗機飛越英國海岸想象圖(來源:中國國防報)
問:英國、日本、意大利聯合推出的第六代戰斗機項目最近也有新消息,英國空軍4月份公布了“全球作戰空中計劃”的最新渲染圖。然而,這款戰斗機在發布之初,便因其技術設計和戰略路徑引發了外界的關注與質疑。如何分析這款戰斗機的研發前景?
張學峰:“全球作戰空中計劃”是包含有人駕駛戰斗機、無人機的一個龐大系統。其中,戰斗機的載彈量將是美國F-35戰斗機的兩倍,航程也會進一步增大,朝著大型化方向發展。
盡管目前英國、日本和意大利之間還沒有傳出太多不和諧聲音,但是這款戰斗機的研制剛剛進入實質性階段,可能下一步會暴露出更多問題。英國國內也有人擔心該項目投入巨大,或許會淪為一項“無底洞工程”。而且,它的總體設計也受到一定質疑,比如它采用了有垂尾的方案,隱身性能等方面可能不及真正的第六代戰斗機。
合作研制的利與弊
資料圖:美國F-47戰斗機概念圖(來源:環球時報)
問:作為“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計劃的核心,美國第六代戰斗機前段時間終于被賦予F-47的正式編號。一直希望遙遙領先的美國,公布第六代戰斗機方案的時間卻落在歐洲之后。如何分析單獨研發與合作研制的利弊?
張學峰:美國為了應對高端對手,對第六代戰斗機的技術方案舉棋不定,生怕“點錯科技樹”,所以方案公布較晚。但是最關鍵的原因是,歐洲的這兩款戰斗機充其量也就是五代半戰斗機,而美國的第六代戰斗機技術跨度較大。
多國合作研制可以分擔成本和風險,共享技術優勢,畢竟“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但在現實中,合作研制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效率低下。如果由一個國家主導,其他國家只出一部分研制經費,這種模式的效率還可以,F-35戰斗機就是這種模式下的產物。但是問題也很明顯,除了主導國之外,其他國家就“重在參與”了。例如在第五代戰斗機的研制方面,歐洲國家就出現了空缺,基本上只能采購美國的F-35戰斗機。正是出現了這些問題,歐洲國家才開始覺醒,組團上馬新一代戰斗機。但是,馬放南山好多年,再想走到世界軍用航空業前沿,哪有那么容易。
來源:央廣軍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