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一臺高精機床從日本運到國內。廠房剛一開機,系統(tǒng)提示:鎖死,因“用途不符”。就這臺設備,咱們掏了幾十萬,最后成了一堆廢鐵。日本廠商明確寫道:“絕不出售給中方航空軍工。”
美日兩國在高端裝備上的圍追堵截,從不手軟。可如今局面翻了。大族激光、邦德激光沖進全球榜單,五軸銑、復合車、激光切割全線自研。
設備出了廠不是上鎖,而是上船,直接賣到德國、出口歐洲。曾經(jīng)買不來,現(xiàn)在造得出,還出口得快。
這機床買不得,日本加了鎖
2000年前后,日本對華出口機床設限,附帶“用途限制鎖死”條款。只要用戶嘗試更改用途,設備將自動斷電報廢。
某軍工單位從日本光洋購入機床,僅因程序升級被識別為“超范圍操作”,設備被遠程鎖死。數(shù)十萬元投進去,徹底報廢。
這不是技術管控,是打臉警告。那幾年,“日本機床+歐美芯片”幾乎構成國內高端制造的天花板。中國制造再大聲,也進不了高精部件的內圈。
2006年,國內某重點高校試圖引進用于渦扇葉片加工的五軸機床。日方代表一句話打斷全部流程:“出口審批不得覆蓋軍工”。審批未過,設備原地退貨。
光洋集團內的于德海團隊在此背景下接到一紙任務書:自己造五軸葉片銑。沒人知道怎么做,連參考書都是日文版。設備核心是雙驅同步運動控制系統(tǒng),國內無基礎、無器件、無標準。
團隊用了七年,攻下雙驅解耦算法、主軸穩(wěn)定系統(tǒng)、精密導軌聯(lián)動控制,研制出高速高精五軸葉片銑。
2016年,這款設備出口德國。精度指標在0.002毫米以內,加工速率每分鐘超1200轉。德國客戶驗收時專門拆開主軸檢驗,確認所有零部件為中國產(chǎn)品后,簽署訂單。
2018年,國內首臺大型臥式車銑復合數(shù)控機床交付軍工單位,交付周期不超過兩年,解決了某型艦載裝備核心部件加工難題。外方觀察員記錄下這一刻:“中國開始反制了。”
這不是一臺設備的突破,是戰(zhàn)略能力的開口。日本設備能鎖,人心鎖不住。封住這一批,擋不住下一個工廠車間夜以繼日地加班。從此,中方設備不再依賴外設解鎖,生產(chǎn)線能按下去,產(chǎn)業(yè)鏈能打通。
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是精度能不能破微米。
從微米到出海,誰說我們造不了?
一根針,0.05毫米粗,要連續(xù)21小時加工不跑偏、不斷刀、不卡頓。這種工藝,在過去只能靠進口瑞士設備。現(xiàn)在,叫“蒂德精機”的企業(yè)做到了。
它的樣品,是一塊0.05毫米寬的針狀結構零件,全長12毫米,加工過程中重復定位誤差不超過±1微米。設備主軸采用國產(chǎn)電主軸+國產(chǎn)測控系統(tǒng)組合,所有配件全部自研。
而另一個企業(yè)——佳時特,則在15年時間里把設備精度從10微米降至1微米。這個跨度不靠一夜爆改,而是年年迭代,天天測錯,日日修模。
從2009年起,佳時特主打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其設備負責的,是驅動電機殼體、定子鐵芯與轉子軸套的配合間隙控制。如果不控到微米,就可能導致整車高速旋轉失衡。
2023年,該企業(yè)獲批與比亞迪、蔚來、吉利汽車聯(lián)合展開“微米配件國產(chǎn)化替代”合作。
更絕的是泰普森。這家企業(yè)干的不是加工,是測量。它研發(fā)的高精度測量設備,能實現(xiàn)0.1微米的輪廓誤差控制。
別看這項技術不起眼,全國70%以上的汽車產(chǎn)線裝配了他們家的測頭系統(tǒng)。無檢測,不合格。無合格,不出廠。一臺車能不能上路,先看這0.1微米過沒過關。
這些企業(yè)有個共同點:全鏈路國產(chǎn),精度破微米,用戶覆蓋全國,部分已出口東南亞與東歐地區(qū)。沒有政府專利補貼的年,他們靠訂單活。沒有外企“技術授權”的年,他們靠失敗堆方案。
他們沒在國外買設備,而是把設備賣出去了。從“自己用不上”到“別人排著隊來買”,靠的就是“我能控制每一顆螺絲的精度”。
設備的事兒,不靠拼嘴皮子。毫米靠工具,微米靠工藝。我們有了。
邦德激光翻了盤,美日盯不住了
2008年,邦德激光成立。剛開張,一年營業(yè)額近一個億,靠的是打標機、二氧化碳雕刻機。2010年,他把這些業(yè)務全砍了。因為他們要只做一件事:光纖激光切割。
行業(yè)同行說他們瘋了。可邦德的董事會下了一道軍令:主攻激光器、激光頭、控制系統(tǒng)三大件,全自主。
這仨東西,年年被封鎖。早年間,中國激光切割設備嚴重依賴進口配件,占整機成本超過60%。一旦某品牌斷供,整條產(chǎn)線跟著癱瘓。
邦德激光不信邪。2015年開始搞自研,激光器自研成功用了三年,激光頭用了一年,控制系統(tǒng)拆機調試半年后實現(xiàn)替代。
2019年到2023年,邦德激光連續(xù)五年全球銷量第一。2023年在中國鈑金激光切割行業(yè)銷售額、銷售量雙第一。
邦德賣的設備不光是給國內客戶用。它出口歐洲、北美、東南亞,甚至出口給曾封鎖過中國設備的國家。
2024年全球機床TOP25榜單中,邦德激光位列第17,是全球唯一一家激光切割單賽道上榜的企業(yè)。同年,中國在全球激光設備市場占據(jù)56%份額,銷量全球第一。
這不是銷量的事,是戰(zhàn)略地位的逆轉。原本日本不讓我們進門,現(xiàn)在我們拿著自家的貨走進別人家廚房。
原來那些“不可售”“需審批”“限制用途”的條款,如今成了他國產(chǎn)品的銷售障礙,而我們的設備,整套出廠,自帶配套,全鏈國產(chǎn),客戶只管開機。
從光洋到邦德,從0.05毫米的針到56%的份額,我們打贏的不是價格戰(zhàn),是體系戰(zhàn)。這不是哪個廠厲害,而是我們整個工業(yè)體系開始有了“別人擋不住”的動能。
參考資料:
科工力量:沒有日本機床,中國高端制造將一事無成?.觀察者網(wǎng).2021-11-15.
焦點追蹤/國產(chǎn)精密車床 崛起道阻且長.大公報.2022-12-30.
中國智能裝備集中亮相長春制博會.中國新聞網(wǎng).2025-03-27.
中國機床時隔多年再次躋身全球TOP25,國產(chǎn)激光助推中國機床行業(yè)煥發(fā)新生.大眾日報.2024-12-27.
踔厲奮發(fā)新征程 | 我國工業(yè)制造精度顯著提高 毫厘之間顯匠心.中紀委.2024-09-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