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6歲的高中英語教師在辭職前夕,通過一段九分半鐘的視頻向公眾揭示了科技對教育的沖擊。這段充滿挫敗感的告別宣言迅速引發百萬次觀看,視頻中,任教于美國某中學的漢娜·瑪麗亞直言:“周五將是我教師生涯的最后一天,科技正在摧毀我們的教育系統。”
在視頻開頭,這位擁有2600名粉絲的十年級教師展示了自己空蕩的教室。她所在的學區自六年前起推行“人手一臺iPad”政策,但如今教室里已看不到專注的面孔——學生們或埋頭刷短視頻,或利用ChatGPT等AI工具直接生成作業答案。漢娜回憶道:“這些孩子連段落寫作都抗拒,當要求手寫作業時,有人甚至當場崩潰大哭。”她指出,學生要求電子化作業并非為了提高效率,而是為了更方便地復制網絡答案。
根據漢娜的觀察,長期依賴電子設備已導致學生多項基礎能力退化。“他們喪失了對文字的敏感度,因為所有內容都可以語音播放;注意力持續時長不斷縮短,每分鐘都要切換不同高刺激內容。”更令她擔憂的是,年輕一代對學習、社會規則甚至自我發展的漠視,“他們不關心如何寫簡歷,不相信閱讀能改變認知,認為手持設備就能應付整個人生”。
這種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愈發明顯。當教師播放教學影片時,九成學生都在低頭玩手機。“過去我們視觀影為特別獎勵,如今視頻淪為聊天時的背景音。”漢娜透露,今年她帶的班級里,能完整讀完一本紙質書的學生不足五人。盡管她曾教授過優秀學生,但整體教育質量的下滑令她心寒:全國測試成績持續走低,科技依賴與文盲率上升呈正相關。
面對困局,這位教師提出激進建議——全面禁止校園科技產品直至大學階段。“我們需要重歸紙筆教學,用二十年時間重建教育體系。”她呼吁決策者關注數據:自推行電子化教學以來,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公民意識顯著減弱,“如果連基本讀寫能力都缺失,他們將無法理解法律意義,更遑論行使投票權”。
漢娜的離職并非臨時起意。三年前受教師世家影響投身教育時,她曾滿懷熱情地教授數字藝術課程,如今卻成為科技教育的批判者。除教育理念沖突外,低收入現狀也加速了她的離開。盡管強調“若教學體驗改善本可堅持”,但面對日均七小時的電子設備監管戰,這位青年教師最終選擇退出。
視頻引發廣泛共鳴,數萬條評論中不乏教育工作者與Z世代年輕人的聲援。有教師留言:“學生連谷歌檢索都不愿做,直接向AI索要答案”;大學生反思疫情網課導致的學習能力退化;家長擔憂孩子知識儲備不及當年。漢娜在后續視頻中重申尊重教育同行,但堅持“必須直面科技帶來的危機”。這場辭職宣言,正折射出數字化時代教育轉型的深層陣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