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頭,先看兩組數據:
①2020年全國新建樓盤面積是22億㎡,而2024年估計只有6億多㎡,縮水超60%。
②新房銷售從2020年的18億㎡,下跌到去年的5億㎡,減少60%左右。
這兩個關鍵數據是一次黃奇凡在講話中提到的,然而斷崖式下跌數據,不僅體現了大家對市場的信心不足,也讓人們對樓市的前景充滿擔憂。
比如現在,大家特別關注的就是如何避免防止變質,對于那些準備買房的人來說,他們也在極力想辦法尋找可以保值增值的房子。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現在100萬的房子,五年之后,到底能不能保值?還能值多少錢呢?這個問題難倒了很多人,但兩位行業大佬王健林和馬光遠的看法卻是出奇的一致。
在王健林看來,他認為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隨著思想的轉變,過去那種風箏的情況不再有,以后的市場會更加理性。
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也指出,隨著經濟增速放緩,房價會逐漸回歸合理水平,與當地居民收入相匹配。
綜合他們的觀點以及當前的現狀,可以總結一點,
綜合來看他們的觀點來看,有三個因素會影響未來房價,而且這幾個因素也能判斷未來五年后100萬房子的價值:
第一個,供求關系
以前過度開發,現在很多地方都囤積著大量的房子,尤其是三四線地區,庫存壓力更大。尤其是人口負增長趨勢出現以后,很多人的房子掛盤一兩年、降價也無人問津,如果這種住房需求遠低于供給的情況得不到改善,100萬的房子很可能繼續貶值。
第二個,政策調控。
這兩年已經明確加大保障房供給,包括今年的相關報告中也提出,將安排4.4萬億的專項在,其中一個方向就是用于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于保障房供給。
要知道,保障房的價格更低,供給提升的同時,同樣也會對商品房市場形成一定的沖擊,屆時,部分購房需求會被分流,又會進一步抑制房價的上漲空間。
第三個,經濟大環境
大環境變化也是影響房價的主要因素,就像這兩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老美有開始大搞出口稅,居民一旦出現收入下降或者失業,都會沖擊居民的購房意愿。
如果這些問題未來五年沒有大的起色,那么,居民對于消費投資就會更加謹慎,進一步導致房價承壓。
當然,即使不確定因素較多,未來房價的下行壓力較大,但也不是全國普遍情況,畢竟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和強省會城市,依舊具備較強的經濟支撐和人口吸引力,未來這些區域的住房需求也會更為穩定。
尤其是核心地段的優質資產,因為太稀缺,未來房子的增值潛力更大。好的區域十年翻一倍,也不是沒可能。
但是對于其他普通城市來講,100萬的房子,五年后的價值不太樂觀,說不定到80萬也有可能到70萬,總之漲的可能性不大。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