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電視還羞于觸碰同性戀議題的年代,這部劇不僅大膽地走到了前臺!
它用五季的時間告訴我們:同志的生活不只有情欲,更有友情、家庭、職場、夢想和痛苦。
它并不是“為了挑釁而挑釁”,而是把真實、復雜、幽默又帶刺的LGBTQ生活拉進了客廳。
如果你想看一部真誠、有沖擊力,又能讓你在夜深人靜時被擊中心底的劇集,那《同志亦凡人》是你不可錯過的經典。
影片分級
美國分級:TV-MA(適合成熟觀眾),包含同性、吸毒、裸露、暴力、粗口等內容!
推薦人群:18歲以上,尤其是對LGBTQ社群或社會議題感興趣的觀眾
ps:本文為影視劇情解說文章,無不良引導,未成年速離!
《同志亦凡人》
(2000-2005)
主演:哈爾·斯帕克斯、葛爾·哈羅德、蘭迪·哈里森
類型:劇情、同性、愛情
該劇原版為1999年英國Channel 4推出的8集短劇。
美版將故事背景從英國曼徹斯特移至美國匹茲堡,擴大篇幅并加入更多角色與社會背景。
由于題材敏感、鏡頭大膽,播出初期一度被許多主流媒體和家庭協會批評,
但很快因真實、勇敢和先鋒性獲得高度評價,并擁有忠實粉絲群。
播出后,曾有觀眾因為這部劇出柜、尋求心理支持、走上街頭爭取平權,被譽為“不是一部劇,而是一場社會運動”。
故事發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
講述了一群同X戀男性(以及少數女同X戀角色)在城市中真實生活的點滴。
主線圍繞風流不羈的Brian與剛出柜的高中生Justin之間曖昧復雜的情感發展。
Michael,Brian的青梅竹馬兼暗戀者,是全劇最溫柔的一位,他既是忠實的朋友也是逐漸成長的伴侶。
Ted從內向的金融男走向藥物依賴,再重生;
Emmett是外放卻脆弱的樂觀派;
還有Michael的母親Debbie,堪稱“彩虹媽媽”的代表,情感支持力爆棚。
整部劇聚焦他們的友情、愛情、出“柜”經歷、職場奮斗、艾滋病陰影、同性婚姻權利等議題,
尖銳又真實,卻始終保有溫度。
如果說《欲望都市》是都市女性情感的代言人,那《同志亦凡人》就是同志社群的情感實錄。
這部劇最值得稱贊的一點就是真誠。
它沒有粉飾同志生活的“浪漫童話”,也不刻意賣慘,
而是用一種半紀錄、半劇情的方式,將他們的喜怒哀樂一一展開。
很多劇集只是把同志角色當成“點綴”或“標簽”,而《同志亦凡人》用整整五季,把他們當作真實人類看待。
這種深入刻畫的方式,在今天依然少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劇中對艾滋病、恐同、婚姻平權、親情支持等議題的表達。
它不會故意讓你哭,但當你看到Michael母親戴著“PFLAG”(同志親友會)徽章驕傲地出現在驕傲游行上時,很多觀眾都忍不住淚奔。
那是一種“終于被理解”的情緒釋放。
這部劇沒有大IP加持,也不靠帥哥美女撐場,但憑借真實和情感的張力,成了整個LGBTQ影視史上的里程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