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日本防衛省公布的采購清單顯示,當月已接收3臺美制"視野-60"機器狗和2艘德制"任務大師-SP"無人戰車。這些裝備將在10天內部署至與那國島基地,配合新到貨的23架"海上衛士"無人機,構成日本西南防線的新銳力量。從東京灣的無人艦船到沖繩海底的自主潛航器,日本正以每年1萬億日元的投入,編織一張覆蓋陸海空的智能作戰網 。
日本防衛裝備廳的實驗室里,搭載AI的"戰斗支援無人機"原型機已實現自主識別目標。這款裝備整合了川崎重工的激光武器系統,能在1.2公里外擊落小型無人機 。在能登半島地震救援中,"視野-60"機器狗首次實戰驗證了復雜地形機動能力,其搭載的分布式通信模塊可在斷網狀態下維持12小時作業 。更關鍵的是,三菱重工研發的模塊化無人潛航器已完成海試,這款全長10米的裝備能潛伏深海7天,通過衛星通信向水面艦艇傳輸聲吶數據 。
"視野-60"機器狗
日本“OZZ-5”無人潛航器模型
2023年《防衛力整備計劃 》明確將"離島奪控"作為核心任務。日本陸自水陸機動團已裝備200架"彈簧刀"自殺式無人機,這些單兵攜帶的裝備可在目標區域巡弋48小時,精確識別裝甲車輛特征后發起攻擊 。海上自衛隊最上級護衛艦搭載的"海風號"無人艇更顯鋒芒,這艘11噸級裝備配備自航式反水雷彈藥,能在23節航速下清掃半徑5公里的雷區 。航空自衛隊青森基地的"全球鷹"無人機編隊實現常態化戰備,其合成孔徑雷達對海監測范圍達200公里,單架次可覆蓋5個東京灣面積 。
部署在三澤基地的RQ-4B“全球鷹”無人機
愛知縣豐田汽車工廠的生產線上,民用自動駕駛技術正轉化為軍用無人車的導航系統。日本防衛省與NEC公司合作開發的遠程水聲通信模塊,既可用于潛航器數據傳輸,也能服務于海底光纜檢修 。在橫須賀基地,搭載V-BAT無人機的護衛艦正在進行蜂群攻擊測試,這種垂直起降裝備可同時操控12架僚機實施飽和打擊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正將AI圖像識別技術雙向轉化——既能輔助"蒼天"無人機加密攝影數據,也可提升F-35戰機對隱身目標的探測精度 。
可垂直起降的V-BAT無人機
當你在社交媒體刷到"機器狗巡視沖繩"的短視頻時,東京的防務展上正展示著可擊落高超音速導彈的100千瓦激光武器。從九州島沿岸的無人哨站到東海深處的智能水雷,這些"鋼鐵士兵"究竟在改寫怎樣的安全規則?
100千瓦激光武器
點擊評論區,用你的觀察解碼平成時代最后的軍事豪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