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發現氣色差、渾身沒勁,第一反應就是買阿膠、燕窩進補。
但這類滋補品下肚后,很多人反而出現腹脹、上火,甚至越補越虛——根本問題出在脾胃虛弱。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脾胃虛弱時,運化不力,再好的補品也無法轉化成氣血。
今天,邀請到施旭光主任,給大家分享廚房里常見的5種普通食材,既能養脾胃,又能補氣血,比吃補品實在多了。
調理氣血從健脾入手,廚房里這5種常見食材,堪稱“窮人的阿膠”,既是食物又是藥材,搭配得當既能健運脾胃,又能補充氣血,關鍵人人都吃得起!
紅棗:溫補脾胃、養血安神
紅棗質地綿軟易吸收,特別適合消化力弱的人群。棗肉含有的營養成分能直接滋養脾胃,改善飯后腹脹、面色萎黃、睡眠淺等問題。
食療方:紅棗5顆+桂圓10粒+粳米50克煮粥
花生紅皮:固攝氣血、濡養脈絡
花生仁健脾潤肺,包裹在外的紅皮才是補血關鍵。能提升氣血固攝能力,改善手腳冰涼、牙齦滲血,適合經常頭暈眼花的人。
食療方:花生紅皮20克+豬肝100克燉湯
黑芝麻:潤腸通便、補益精血
炒熟的芝麻打成粉更好吸收,能潤滑腸道,早上拌粥喝還能改善血虛引起的白發、頭暈癥狀。
食療方:黑芝麻粉30克+核桃3顆+蜂蜜1勺調糊
雞蛋黃:健脾養心、補虛生血
水煮蛋黃質地細膩好吸收,所含卵磷脂能直接滋養脾胃。相較于蛋白,更適合氣血兩虛、病后體弱人群。
食療方:小米50克煮粥+水煮蛋黃1個攪碎
糯米:溫養中焦、固表止瀉
煮得軟爛的糯米粥能暖脾胃,改善脾虛引起的慢性腹瀉,尤其適合胃寒怕冷人群。
食療方:糯米50克+山藥100克煮濃粥
門診案例分享
47歲王女士面色萎黃、常感乏力,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稀。
辨證為脾虛氣血兩虛證。
施旭光主任開方以歸脾湯加減:黨參、炒白術、茯苓、當歸,配合每日食用紅棗糯米粥。
治療2周后食欲改善,1個月后氣色明顯紅潤,復查舌苔由白膩轉為淡紅。
這類患者多因長期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導致氣血生成不足。藥方重在健脾益氣,配合食材溫和調理,既避免滋膩礙胃,又能循序漸進恢復氣血。
這些食材搭配著換花樣吃,既不會吃膩,又能讓脾胃慢慢恢復運化功能。比起硬補氣血,先把脾胃這個"中轉站"養護好,吃進肚的食物才能真正轉化成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