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這個字,簡直是刻在我們的父母輩、奶奶輩的心里。
節儉本身沒有問題,不過在吃的方面,有時候太“省”可能會出毛病。
①隔夜菜有毒?
當天吃不完的飯菜放冰箱,第二天、第三天繼續吃,似乎很正常,許多人一直也是這么做的。
“隔夜菜”偶爾吃一頓沒關系,但長期這樣可能就有危害了。
隔夜菜在存放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亞硝酸鹽,代謝能力不強的嬰幼兒吃了可能出現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癥狀
輕度:頭痛、頭暈、惡心、嘔吐;
重度:呼吸困難、意識喪失、昏迷,甚至死亡。
隔夜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并不太高,基本不太會因吃隔夜菜而出現亞硝酸鹽急性中毒。(成人急性中毒劑量為300-500毫克)
但,亞硝酸鹽更可怕的是慢性毒性。
亞硝酸鹽與蛋白質的分解產物在胃酸環境中,易生成亞硝胺類物質(強致癌物),在人體內不斷累積就可能誘發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癌癥。
飯菜盡量當天吃完,特別是亞硝酸鹽含量較高的葉菜類蔬菜。
②食物壞了,切掉一點繼續吃?
面包要是長霉了,我肯定立馬扔。
但要是蘋果啥的有地方爛了,微醫君還真做不到直接丟,有時就把壞掉的切了,剩下的繼續吃掉,畢竟看上去確實還挺好的。
不過呢,不建議這么做。
蔬果一旦開始腐爛,霉菌便會在環境催化下產生致癌的真菌毒素,霉斑只是“表面功夫”,真菌毒素其實已滲入食物內部,哪怕是煎、炒、烹、炸也無法去除。
真菌毒素引發的食品安全事件:
1960年,英格蘭一家農場的10萬只火雞吃了巴西進口的霉變花生粉,相繼在幾個月內死亡。
1985~1992年,我國南方省份發生由赤霉病麥、發霉玉米導致的人畜中毒。
真菌毒素中最毒的一種便是我們常聽到的黃曲霉毒素,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簡直就是劇毒。
黃曲霉毒素對肝臟的破壞性極大,長期攝入會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同時可能誘發皮下肉瘤。
消費量較大、易被污染的食物
- 黃曲霉毒素:花生、大豆、玉米及其制品、奶及奶制品、啤酒、葡萄干、干咸魚、干果類食品;
- 展青霉素:霉變的面包、香腸、水果、果汁等;
- 赭曲霉毒素:大麥、咖啡豆、玉米、花生、腌制火腿、檸檬類水果。
③木筷子長期不換?霉菌最喜歡!
有人可能是省,有人可能就單純覺得沒必要,不壞不換!
我們常用的竹筷或木筷是霉菌最喜歡的環境,沒洗干凈的筷子容易隱藏淀粉,只要環境或筷子本身達到一定濕度,一天時間就能長出霉斑。
木砧板也是同樣的問題,裂縫和磨損處極易嵌入食物殘渣,滋生大量霉菌。
回南天的南方,要格外當心??!
霉變后會產生黃曲霉毒素,是目前發現的毒性、致癌性最強的天然致癌物。
④食用油反復使用,致癌物“成噸”增加!
炸春卷、炸年糕、炸肉丸,在家里做油炸食物是真的費油。
為了不浪費,很多人會把炸完后剩下的油再用來炒菜。
食用油經過反復的高溫加熱,不僅會產生有毒的油脂氧化產物,還會產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質,損傷人體細胞組織,干擾正常的細胞代謝,增加患癌的可能。
⑤食用油放太久,也可能酸敗變質!
食用油也會壞?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打開之后很久沒用完?扔是不可能扔的,畢竟油可不便宜!
但保存不當或存放時間過長,油還真的會壞,有研究表明,食用油開封后3個月是安全使用的臨界點。
食用油酸敗變質后,會產生一種難聞的、刺激喉嚨的“哈喇味”。
變質食用油包含有毒的醛類、酮類物質,其中丙二醛會與人體中的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發生反應,影響蛋白質結構,甚至導致癌癥。
⑥炒菜舍不得開油煙機?致癌物全進了肺!
油煙機都安上了,為啥不開?
但是,媽媽們、奶奶們還就真省上了!
理由可能是:一會兒就炒好了,沒必要開;或者聲音太大,不開還省電。
不管是出于何種原因,油煙中的醛類、多環芳烴等有害物質(高達200多種)就在那里!
3類主要有害物質
- 顆粒物(PM):烹飪形成的顆粒物直徑一般小于10微米,濃度峰值主要集中在PM2.5附近,能夠長時間在空氣中懸浮停留,容易滲入肺部,增加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
- 多環芳烴:一種明確的致癌物,烹飪時的濃度相當于在一間密閉辦公室內持續6小時點96支煙,若長期被吸入呼吸系統,會使40~60歲的女性患肺癌、乳腺癌的風險增加2~3倍;
- 醛酮類化合物:強氧化性污染物生成的重要前體物,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變的作用,是家庭婦女的肺癌發生率居高不下的罪魁禍首。
油煙中的有害物質被吸入肺部后,刺激肺部細胞而引起炎癥反應,造成細胞脫氧核糖核酸損傷,阻礙其修復,最終誘發肺癌。
*部分圖片來源:freepik.com
參考文獻:
[1]趙榕. 發霉食物可致癌[J]. 大眾健康,2017(9):82-83. DOI:10.3969/j.issn.1002-574X.2017.09.028.
[2]陸葉. 真菌毒素:發霉食物中的致癌物[J]. 家庭醫藥(快樂養生),2015(4):14-14,15.
[3]陳詠,馬亞寧. 剩飯剩菜致癌?[J]. 家庭醫藥(快樂養生),2015(11):16-17.
[4]阮光鋒. 吃剩飯剩菜真的會致癌嗎?[J]. 家庭科學·新健康,2018(4):57.
[5]陳輝,張秋霞. 小心,筷子也有致癌風險[J]. 家庭醫藥(快樂養生),2019(5):59.
[6]曉燕. 四問認識變質食用油[J]. 食品與健康,2014(9):24-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