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雖然發達,但卻沒有完全攻克癌癥,在我國,每年因為癌癥失去生命的患者不在少數。事實上,癌癥的發作并不是隨機的,它跟我們平日里的一些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聯,若想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癌癥發作的概率,就應該養成這4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1.健康的飲食
飲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身體的健康程度,俗話說:“病從口入”,的確,生活中的很多疾病都跟飲食習慣息息相關,例如食管癌和胃癌。
在平日的飲食中,我們要盡量少吃高熱量、高糖分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同時,在烹飪食物時最好采用蒸煮的方式,這樣才能讓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最大程度被人體所吸收。
2.規律的生活
當今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養成了熬夜的習慣,但這種生活方式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因為長期熬夜,會影響到內分泌系統,還會對身體中各個器官的正常運轉造成影響。
此外,熬夜還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給疾病提供可乘之機。因此,我們要保持規律的作息,做到早睡早起,盡量少熬夜。
3.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良好的心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癌癥發作的幾率,對于經常發脾氣的人來說,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要比普通人更大,若是長期處于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當中,還可能導致身體內的內分泌出現紊亂,此時身體的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從而增加患癌癥的風險。
4.戒煙戒酒
香煙在燃燒的過程當中,會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這些致癌物質會進入到人體的口腔和肺部,若是長期抽煙,還會使肺部的纖毛功能下降,久而久之,患肺癌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此外,抽煙還會使香煙中的有害物質殘留在人體內,抽煙的頻率越高,體內的有害物質就會堆積的越多,相應的,患癌癥的風險也會逐步提升。
喝酒同樣不利于身體健康,因為酒精本身就會致癌。同時,酒精進入人體之后,還會刺激胃部,加重肝臟的負擔。長期飲酒還可能損害肝臟功能,從而誘發酒精肝、脂肪肝等疾病,同時還有被癌癥找上門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外,還要注意進行定期的癌癥篩查,因為有的癌癥早期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癥狀,很容易被忽略,等到發現時,可能已經發展為晚期了,此時治療的難度會增加。因此,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定期的體檢都是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本圖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宴清,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