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我們家門口最近的公交站很少,站點車次少、線路也單一,出行主要乘坐470路公交車,碰上家里有個急事兒,干著急沒辦法!”北京市豐臺區花鄉街道康潤西里社區居民代表祖桂琴急迫地說。
近年來,北京市豐臺區花鄉街道新建小區入住率不斷提升,但公共交通線路滯后單一、居民出行不便一直是亟待解決的“老大難”問題。
如何優化公交線路網?如何做好公交線路優化后的管理配套,讓群眾日常出行更加“乘”心如意?5月9日,北京市豐臺區政協圍繞“優化公交線路網 居民出行更便利”主題,組織開展“京華議事廳”協商活動。
“康潤家園區域坐落于花鄉街道中部,現有5889戶10000余人,老年人占比約32%,周邊步行15分鐘左右分別有兩處公交站點:一處為康潤家園站,共有公交線路3條,分別為477路、470路、969路,社區居民與企業員工約4000人共享;另一處位于泊寓院北側高立莊村東站,只有一條公交線路845路,社區居民與企業員工約3000人共享,線路少、人員多,早晚高峰出行壓力很大。”康潤西里社區黨支部書記劉菡介紹說。
為開展好本次“京華議事廳”協商活動,來自花鄉和玉泉營片區的13名地區委員聯絡組成員,組織了多次調研,通過實地勘察、群眾走訪等多種方式,政協委員們全面了解相關社區居民在公交出行方面的實際情況。
豐臺區政協委員、北京葆力陽光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牛立明建議,公交線路的安排涉及居民日常出行,是重要的民生事項。應考慮給康潤家園和銀地家園區域增設公交線路、調整站點,解決居民出行不便問題。
“應對線路優化‘量體裁衣’,根據實地調研情況,調整優化公交運行的時間和線路,滿足周邊居民、企業員工等出行需求。”豐臺區政協委員、中安網脈(北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工會干部姜元進建議,科學調度、合理調配公交線路運力,通過調整部分公交線路首末車時間、發車間隔等措施,提升公交運營服務。
豐臺區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郎大鵬建議,增加與地鐵及主干公交銜接的公交線路,發揮兩網互補優勢。同時,優化公交站點設置,通過遷移、新增公交站點的方式,實現公交、地鐵近距離接駁,方便市民換乘。
會上,社區負責人、居民代表、企業代表分別圍繞優化區域公交線路布局、調整公交運力配置、完善安全風險隱患治理機制等踴躍發言;與會委員結合前期調研情況積極建言獻策,有關部門代表逐一回應并展開深入交流。
北京公交集團第三客運分公司運營部經理鄭偉表示,將根據群眾需求,調整改進增設公交線路、優化站點設置,進一步優化公共交通配套服務。
“公眾對增設公交線路,提升出行效率的訴求,表達了對交通精細化的需求。”豐臺區城管委副主任楊寬表示,應綜合考慮居住人口數量增長和居民實際需求,完善公共交通、公共服務設置并對線路安全運營進行評估和保障。
李嵐表示,本次協商活動基礎扎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地區委員聯絡組要通過提案、民主監督、視察考察等形式,推動協商成果的深化轉化,進一步調研協商引申出的社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問題,精準建言獻策解決民生關切問題。同時,以“京華議事廳”為基層治理服務主陣地,搭建起委員與基層群眾之間的“連心橋”,為基層治理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能。
“此次‘京華議事廳’進行了充分協商,展現了政協委員聯系群眾、服務人民的精神,打造了委員協商在一線的有效平臺。”盧彥表示,要認真總結本次協商活動的寶貴經驗,梳理協商過程中形成的創新思路、有效做法和成功案例,提煉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協商議政新模式、新機制。此外,市區兩級要攜手并肩、協同發力,積極探索“微循環公交”等民生領域新模式,有效解決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讓城市交通更加順暢、群眾出行更加便捷,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貢獻政協智慧與力量。
記者 : 劉乙潼 宋寶剛 袁世鼎 余妍
編輯:葉瑤楷(實習)
審核:李木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