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日內瓦達成的協議,對率先與美國談判的印度,造成了怎樣的沖擊?印度又將對美國采取怎樣的報復措施?
隨著中美在日內瓦達成了互相大幅削減關稅的協議后,美國的其他盟友們,心態開始出現了變化,除了已經與美國簽署了協議的英國外,最先與美國傳出可能達成協議的印度,如今竟然開始打算對美國發起報復。
據路透社報道,5月12日,印度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發送了一份通知,該文件內容顯示,印度計劃對美國商品加征報復性關稅,以回應美國對自印度進口鋼鐵和鋁征收的25%關稅。
巧合的是,中美日內瓦會談恰好就是5月11日結束,并且在次日一早便發布了聯合聲明,印度可以說是連夜起草了通知,擺明了是要警告美國。
要知道,早在4月22日,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印度的第一天,萬斯便迫不及待地宣布,印度與美國已達成貿易協議的合作框架。
一周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透露,美國與印度已經達成協議,只需要等待印度的總理和國會批準,“我希望這能盡快到來”。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同時也透露,美國將印度視為未來幾天達成協議的潛在合作伙伴,“我猜印度將是我們簽署的首批貿易協議之一。”
可以說美國與印度的貿易協議原本是前景一片光明,為什么印度如今又突然翻臉了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回到中美和印美達成的協議區別上來。
從中美發布的聯合聲明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中美之所以能夠達成共識,實際上就是美國主動拿出了誠意,基本上是美國如何削減和暫停關稅,中方便予以了對等的回應,至于美國有所保留的部分,中方也同樣保留了反制措施。
因此中美的這份協議是完全對等的,而且可以說是中方通過強硬的反制,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但是在印度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印度明顯是作出更多讓步的一方。根據萬斯透露的消息,印度承諾將進口更多的美國能源,并且還將增加美國軍事裝備的采購。
不僅如此,印度還提出將與美國的關稅差距從目前的13%降低至4%以下,換取美國在當前和未來關稅上對印度的豁免。
但是最后的結果是,美國只是承諾了部分關稅豁免,并堅持要保留對印度鋼鐵和鋁產品征收25%的關稅,而這將直接影響到印度多達19.1億美元的出口規模。
因此雖然印美的貿易談判表面上看是進展積極,但是對于鋼鋁稅的問題,印度心里面本身就不痛快,如今看到美國對中國作出如此大的讓步,用中國的俗話來說,印度這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站在印度的角度來看,印度從來不認為自己比中國的實力差,原本以為可以借著中美關稅戰的機會,加強美印合作,甚至代替中國的市場地位。但事到如今,印度在后悔之余,也看到了美國的脆弱之處,自然希望通過報復性關稅措施,對美國施壓,換取美國的讓步。
而印度的報復,也只是全球對美國態度變化的一個縮影,如今包括日本、歐盟都紛紛傳出明確信號,要求美國采取“零關稅”政策,并且表達了在核心關稅的議題上絕不退讓的立場。
反對單邊保護主義、反抗強征關稅已經成為全球大趨勢,如今留給美國的,將是越來越困難的貿易談判,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戰略,到底還能堅持多久?我們不妨靜觀其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