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救護車“私用”。
據報道,近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在西藏墨脫公路發現一輛掛著海南瓊B牌照,車身有“經緯航空醫療急救站”字樣的救護車一路鳴笛,讓前方車輛讓路。結果,有游客發現該車并未執行急救任務,且車上人員都身穿便服,還停車拍照,疑為公車私用。
在救護車跨地區轉運患者成為一大難題的當下,這輛救護車卻千里迢迢地出現在墨脫縣境內,“跨度”之大令人咋舌。該車是否存在轉運患者的行為,相關人員是否如一些網友所猜測的那樣借機旅游?值得追問。
游客報警后,當地警方拆除了車上違法加裝的標志燈具(警報器),并對相關人員進行了行政處罰。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工作人員則告訴媒體記者,已要求三亞的責任單位進行調查,并嚴肅處理。
從個案層面看,此事件影響頗為惡劣。當地公路狹窄,采取了雙進單出的限號政策,這是針對道路資源有限的現狀采取的合理舉措。在公眾看來,公平、有序使用道路資源,避免造成擁堵和事故,是駕車人應有的素養。然而,這輛救護車卻無視其他車輛正常行進之需,肆意干擾,這種一意孤行的行為引發群眾憤慨,毫不奇怪。
救護車并不享有凌駕于公共利益之上的“特權”。若是執行緊急任務,救護車依法享有特別通行權利,但必須規范運行、不可逾矩,例如只可斷續鳴笛;若是未執行緊急任務,那就必須遵守公共交通規則,不可鳴笛,更無讓其他車輛“靠邊站”之理。反觀該車相關人員,在與其他車主爭執之間,強詞奪理、飛揚跋扈,不僅讓公眾看見了自身的品質“短板”,也有損救護體系的公共形象。
令人深思的是,類似事件頻頻發生,頗為扎眼。2025年1月,四川省射洪市一輛救護車被拍到在鄉下摘柑橘;2019年12月,一輛滬N牌照的救護車閃著警示燈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接機,上車的是幾名提著免稅品購物袋的時髦青年。
公器私用,慷“救護車”之慨,是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的結果,也是監督監管機制存在“縫隙”的結果。此類現象屢禁不止,絕非偶然。有時,對相關事件的處理限于“內部處理”“批評教育”,處理力度和威懾力可以想見。針對救護車“私用”亂象,非加大懲治力度、提高違規成本就不足以讓某些人敬畏救護之責、嚴守行為邊界。最新消息,5月13日下午,三亞衛健委通報:已責令海南經緯航空醫療急救服務有限公司停業整頓、對所屬全部車輛進行全面排查整改,并進一步依法依規從嚴查處。
希望更多地方汲取此事件教訓,強化救護車體系管理,防止再次出現類似事件。
現代快報/現代+首席評論員 戴之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