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摸清全市旅游資源家底,提高保護利用與管理水平,充實懷仁文旅業態,連日來,懷仁市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對全市區域內旅游資源開展調查,進行分類定級和系統管理,建立旅游資源保護和合作利用信息庫,全面摸清當地旅游資源總量和規模豐度,綜合評估資源品級品質和開發潛力,明確懷仁旅游產業的發展潛力和重點區域,為優化旅游空間布局,科學編制旅游發展規劃提供基礎依據,促進優質資源向優質產品轉化,為建設知名旅游目的地提供基礎支撐。
在金沙灘生態旅游區,普查隊分組對各個景點進行調研普查,普查工作井然有序。在天門陣景點,普查員范勝男詳細地向筆者介紹了普查工作中使用的調研方法“五步法”。她說:“‘五步法’包括一問二定三測四錄五拍。問是問什么,主要就是結合我們當地的一些歷史文化名人尋訪一些熟悉景點情況的人,然后采用一些座談或者伴走談話的形式進行問詢,比如說這個天門陣的景點,我們就會詢問108陣的文化特色,包括整個景區建筑的一些特色;定的話,我們一般就是使用軟件二維互動地圖;錄和測,我們會用這個測距望遠鏡以及激光測距儀,還有一些卷尺盤尺等常規的測量工具。整個來說,‘五步法’在使用的過程中對整個普查工作是起到了很大的一個幫助。”跟隨普查隊,從地上到地下,親身體驗天門陣108陣的陣法玄妙,夢回宋遼大戰的烽火連天。
在西安堡,普查員付帥指著刻有“金、湯”二字的石碑,侃侃而談。據介紹,石碑原有四字,分別是“金、湯、鎖、鑰”,刻于明萬歷三十二年,原鑲嵌在古堡南北門樓之上,寓意著西安堡在歲月長河中永遠堅實穩固。如今,只有“金、湯”兩塊石碑與古堡城墻靜看歲月流轉。
在重點普查對象文物景觀之外,最能真切反映當地人文情懷的特色美食和非遺手工也是此次普查的重點對象。
酥脆香甜、飽滿厚實的特色面點——糖干爐,傳說居然是為傳遞情報而特制的一種郵寄載體。而后人對糖干爐的喜愛,不僅是它的可口美味,更是文化習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的農歷二月二,懷仁人一定會用糖干爐和豆腐、雞蛋等食材及物品擺一條龍,寓意美好祝福引到自己家。
口感筋道、油而不膩的特色小吃——肉丸,起源宋遼時期,食材樸實,工藝簡單,口味卻各有千秋,亙古不變的依舊是懷仁人閑暇游玩時必不可少的美味首選。
老手藝,新把式。這些老味道的傳承在進喜糖干爐和老東關大肉丸等傳統作坊里代代相傳,與時俱進。
中國剪紙藝術大師、省級傳統工藝美術大師、懷仁剪紙世家第五代剪紙藝術傳承人田素英,用剪紙藝術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記錄時代變遷,每一幅作品都寄托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贊美與歌頌。
在普查工作中,普查員將這些看得到、摸得著的傳統非遺詳細記錄在冊,讓它們背后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得以保存。
據了解,此次旅游資源普查范圍廣、種類多,對全市三鎮五鄉三個街道的地文景觀、水域景觀、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建筑與設施、歷史文化遺存、旅游購物、人文活動等8大主類、26個亞類、132個基本類型的旅游資源開展普查。普查結果將破解“資源沉睡”難題,推動“藏在深閨”的優質資源轉化為特色旅游產品,為培育文旅新業態、延伸產業鏈提供科學依據。
“旅游資源普查是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工作,它不僅能讓我們全面摸清朔州市旅游資源的‘家底’,還能為后續的旅游規劃、開發和保護提供科學依據。這次普查,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力求做到應查盡查,不遺漏任何一處有價值的資源。”懷仁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這次普查,我們也發現了許多以前未被關注的小眾景點和特色資源,這些都為我們打造多元化的旅游產品提供了新的方向。今后,我們將結合本次普查成果,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旅游發展策略,推動朔州市旅游業再上新臺階。”
來源:朔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