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女隊最近的教練調整,真是讓球迷一頭霧水,本來以為王曼昱這波備戰多哈世乒賽會比較順,結果臨陣換帥,原本的主管教練徐輝沒隨隊,女隊主教練馬琳臨時接班,整個操作有點像臨時救火,乍一看是內部正常調整,但細細琢磨其實沒那么簡單,尤其是對于王曼昱這種主力選手來說,這種節骨眼上的變動,怎么看都有點“擺爛的味道。
教練換人,球員最先受影響,不是說馬琳不行,相反,馬琳的個人履歷和執教能力在圈內絕對能打,問題是王曼昱去年跟肖戰分開后,教練組一直沒給她配一個穩定的班底,從徐輝到任浩,現在又到馬琳,這么頻繁地換,別說普通球迷看著慌,隊內的氣氛估計也不怎么穩,像王曼昱這種打法偏男子化、對抗性強的選手,本來就需要有針對性的訓練和場外指導,一直換人,能跟教練培養出多少默契,能打出多少體系感,這不就是最大的不確定性嗎。
說回徐輝,他從2023年才開始帶王曼昱,很多人覺得新教練有新思路,但大賽經驗確實有限,去年巴黎周期的關鍵場次,王曼昱表現起伏很大,和教練組場外指導的配合其實也沒到最佳狀態,巴黎奧運會后兩人合作明顯變少,說白了,這種“放養狀態對頂級選手來說,真不是啥上策,訓練的系統性和針對性都成了問題,之前還有青年隊教練任浩臨時幫忙帶帶,這種“拼湊式教練團隊,真不適合沖擊世乒賽這種級別的賽事。
再看馬琳臨時接手,其實并不是頭一回,法蘭克福冠軍賽的時候,陳夢沒回歸、孫穎莎又傷了,馬琳就一對一帶王曼昱,那會兒球迷都說,終于有人給王曼昱“加特技了,訓練結束后馬琳會拉著她復盤,技術細節、戰術調整、心理建設全都聊到位,這種待遇以前只有陳夢那種頭號選手才有,現在馬琳又來救場,怎么看都像是“臨時抱佛腳,臨陣磨槍能不能快點亮,真說不準。
有意思的是,馬琳的執教風格和王曼昱的技術類型其實有點“互補,一個強調精細,一個擅長對抗,馬琳是直板大師,臺內小球、前三板、發球變化這些都是強項,而王曼昱偏偏在這幾個環節還有提升空間,按理說,兩個人合作是互利共贏,但現實就是,主教練要帶全隊,還得統籌大局,能不能像專職教練一樣全身心盯著王曼昱,真不好說,這種“兼職式指導,球迷說不擔心那是假的。
另外,王曼昱自己也不是沒想法,去年她和肖戰分開,就是因為高強度的訓練風格和自身發展階段不適配,她一直希望有個更“懂自己的教練,別光想著練身體、練對抗,更要在關鍵時刻有人給點靠譜的場外指導,這次馬琳接手,某種程度上算是滿足了她的需求,但這種模式能不能持續,還是個問號,畢竟國乒女隊教練組一直有“輪崗制,能不能長久合作還得看后續安排。
這波調整其實也不是國乒第一次臨陣換人,歷史上類似的情況不少,有時候效果奇佳,有時候卻成了輿論口誅筆伐的“鍋,關鍵就在于球員能不能適應,教練能不能第一時間和球員建立信任感和默契度,尤其是大賽周期,外部壓力、內部競爭都到了白熱化階段,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被無限放大,球迷的關注點也從“誰能奪冠變成了“誰能穩住,這種輿論氛圍下,王曼昱和馬琳的合作,成了國乒女隊能不能在多哈全身而退的最大懸念。
當然,也不是全是負面,馬琳經驗豐富、氣場足,能把控大局,也能“單兵作戰,而且國乒的底子還在,王曼昱的硬實力也沒掉線,只不過,連續的教練調整多少還是給備戰添了點堵,關鍵時刻會不會影響臨場發揮,就看馬琳和王曼昱能不能在最后沖刺階段“靈魂互通,把各自優勢最大化,用網友的話講,就是這對組合能不能“點贊回懟所有質疑,最后打出一個漂亮的結果給外界看。
這次王曼昱教練團隊的調整,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能不能成為國乒女隊的“X因素,要看多哈世乒賽那一場場硬仗怎么打,球迷當然希望一切順利,但所有的不確定性都擺在明面上了,誰都不能提前下結論,只能說,這場“臨時組合的表現,值得所有懂球人坐等觀戰,畢竟,變數才是競技體育的魅力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