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又火了,這次是國際泳聯積分榜第一的好消息,讓喜歡她的和不喜歡她的都一時“沉默了,畢竟在前陣子輿論的漩渦里,這個18歲的姑娘剛剛經歷了一波不大不小的風暴,網友們對她的討論比她跳水的動作還要眼花繚亂,比賽場上是比動作,網絡上是比嘴炮,鍵盤俠和粉絲團你來我往,氣氛一度有點“對噴的意思,但分數不會說謊,積分榜上的第一名,就是對所有流言和質疑的最好回擊
說全紅嬋是“天才少女其實沒毛病,三年前東京奧運會上,那根1米43、35公斤的小竹竿站在十米臺上,連外行觀眾都擔心一陣風能把她吹跑,可她一出手就是七個滿分動作,直接把裁判的白牌亮到發光,這種開局,誰不服氣啊,但成長的煩惱誰都躲不過,18歲的全紅嬋,個子長到1米53,體重也多了7斤,這在跳水這種“毫厘之間見高下的項目里,哪怕只是一點點變化,動作感覺就全變了,世界杯上她做407C時,空中依舊漂亮,入水卻差了點火候,金牌被陳芋汐拿走,她只能低頭領銀牌,賽后采訪那句“現在做動作總覺得不對勁,說得多實在,聽著也讓人心酸
其實全紅嬋身上最吸引人的,反倒不是她的金牌和紀錄,而是那股子土生土長的真摯與質樸,吃牛排不用刀叉,直接拿筷子開干,采訪說想掙錢給媽媽治病,還直言“好餓,想回去吃飯,這些小細節里透著一種“你看我就是這么真實的勁頭,難怪有那么多路人和名人大咖愿意為她點贊回懟,偶像的光環和生活的煙火氣在她身上撞了個滿懷
但流量和爭議總是如影隨形,最近關于全紅嬋老家蓋房的事又被推上熱搜,村里按政策批了宅基地,家里打算蓋棟兩層半小樓,結果被傳成“奧運冠軍住500萬豪宅,網絡上的造謠一波接一波,甚至有網友打開衛星地圖、算水泥紅磚的價錢,最后得出結論:幾十萬就能蓋個挺像樣的房子,可架不住有些人就是要“擺爛,只要你紅,只要你有錢,總有人想找點槽點出來刷存在感,甚至有人把全紅嬋這些年掙的錢、獎金、代言、給媽媽治病、供弟妹上學的賬都算了一遍,最后還是覺得“有錢就變壞,這種邏輯,真是讓人無語
外部的流言還沒消停,體育總局保送名單又來了新一波對比流,全紅嬋進了廣州暨南大學,陳芋汐去年是上海同濟,一邊是211,一邊是985,網友又開始比起學校、比起家庭背景,其實細想想,這不就跟大家填志愿一個道理嗎,陳芋汐家里體育圈出身,選同濟是常規操作,全紅嬋家世代務農,選暨南就是圖個離家近,湛江到廣州高鐵兩個小時,訓練生活都方便,況且她初二就進了國家隊,選實踐性強的專業更合適,這些都挺合理,非得分個高低上下,未免有點刻意
說到底,積分榜上的數字會變,領獎臺上的位置會換,但體育精神最打動人的地方,從來不是永遠站在巔峰,14歲創造奇跡的全紅嬋,18歲依然值得期待,很多人都喜歡把她和陳芋汐對比,輸贏要比,金牌銀牌要比,下次是不是連穿衣打扮都要比了,其實國家隊同吃同住,訓練時互摳動作細節,比賽時你追我趕,這才是競技體育的常態,別老把兩個人釘在“不合的柱子上,郭晶晶當年亞特蘭大失誤,后來不也拿了四塊金牌,誰能保證下次不是全紅嬋重現“水花消失術呢
問題來了,輿論場上到底該怎么給全紅嬋這樣的運動員一點喘息的空間,畢竟她也只是個年輕人,成長的煩惱和壓力都擺在臺面上,跳水是吃青春飯的項目,誰都可能遇到瓶頸期,這時候最需要的不是造神也不是毀神,而是一塊干凈的落腳地,讓她安心起跳,勇敢長大,畢竟積分榜第一已經是最硬的回應,其他的流量和爭議,就讓它隨風去吧
這姑娘用成績和真實證明了自己沒認輸,所以別急著下結論,也別忙著站隊,給她時間和空間,下一個四年,或許還會有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