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0月,栗茂林被組織派往太行區遼縣澤城八路軍路東干校,在工人訓練班學習,12月,被組織調往剛剛成立的太行區三專署路東辦事處,在糧食科任倉庫保管員。
以下內容來自栗茂林前輩的回憶文章,發布前,由紅稅工稅史學習小組略加補正:
初到糧食科,田主任給我改名字
百團大戰前,我從干校(八路軍路東干校工人訓練班)到麻田村的路上,心情異常興奮,因為到三專署路東辦事處報到,就意味著我正式加入革命工作了。
澤城到麻田路線圖
在太行的叢山峻嶺中穿行了一個上午,臨近中午,我來到了麻田村,村子坐落在一個小平壩上,村西邊清漳河的南岸,是一片小平原,這里是有上百畝良田,田埂邊有不少樹。
進了"晉冀豫辦事處"大院,報到后,主管部門把我分配到糧食科,糧食科長黃文榮,是一位走過長征的老紅軍。黃科長聽完我的介紹后,高興地說:“把你分到糧食倉庫工作,當保管員”,接著便把一個高個子的青年叫過來,跟我說:“這是糧庫主任田犁春,你跟他走,具體干什么,聽他安排。”又向田作了簡短交代。
田主任雖然身材高大,說話卻細聲細語,他先帶我安排住處,然后做了自我介紹,他今年22歲,山西應縣人,念完中學參加了決死隊。并說會計張首先是渾源人,也是讀書時參加了決死隊的。田主任接著說,咱們三人任務是:負責收、調、保管、分發糧食等工作。
我也簡單的介紹了自己,并希望他在今后工作、學習中多加幫助。
田主任熱情地表示沒問題,接著他又向我介紹起糧庫的工作情況。
栗茂林同志與糧食科的同志們
第二天早上,田主任說要帶我到麻田附近的糧庫巡回檢查,臨行前叫我背上一個“斗”,他自己拿了一個刻有“糧”字的大印。我們每到一個村的倉庫,田主任都用手插進糧囤里,他告訴我說,這是摸里邊糧食的溫度和濕度,如果溫、濕度正好,就用手再把糧食表面摸平,蓋上“糧”字大印。這樣誰動了糧食第二天檢查時就會發現。查完后在回機關的路上,我們邊走邊聊,談得很知心,我感到田犁春主任人很好。
在糧庫待了一段時間以后,我已經很信任田主任了,有一天我同他談我想改名字,征求他意見,并希望他給我想個好名字。
他問我:“為什么要改名字?”
我說:“十二月事變后,我老家被閻錫山的隊伍占領,前段時間又被日本鬼子占領了。聽說那里特務活動很猖狂,我擔心如他們查到我參加了八路軍,家里人都很難活命。”
田主任聽后說:“可以改,改了好”,又問:“你想改什么名?”
我說:"還沒想好,我以前是木工,參加革命也是因為木工來的,木工喜歡樹林,想改一個與樹林有關的名字,希望樹能夠長得多多的。”
黃主任笑著說:“樹多?這不就是茂林嗎!”,"栗茂林,茂密的森林!"
“茂林,好!我就叫栗茂林了!"
這一改名,便成了我終生的名字。
第一次出差
1940年2月上旬,田犁春主任告我:“黃科長讓你去武鄉、榆社催調糧食,你到了武鄉,先找到咱們三專署劉亞雄主任,劉主任讓你干啥你干啥。”田還說,我估計你辦完事得一個月,那時候咱們機關可能搬到涉縣的遼城,你直接到那里去找我們。隨后,他詳細告我去武鄉、榆社、遼城的路線。
我獨自步行前往,二天后,到達了武鄉縣,找到三專署,見到了秘書主任武光湯,將糧食科的介紹信交給他,武帶我去見主任劉亞雄,劉主任是老革命,她對我很熱情,給我寫了兩封信,一封給武鄉縣長、另一封給榆社縣長。信封好后,武光湯又帶我去吃飯,到食堂,看到有三、四個人正在用飯,武逐一作了介紹:財政科長李默秋、建設科長鄧肇祥、教育科長李子康等。都是我以前聽說過的老革命!他們一一同我握手,我頓感身上一股暖流在流淌。在吃飯中,他們對我問寒問暖,使我倍感親切,我從內心中再一次感到革命隊伍的同志情。
當日下午,我到了武鄉縣政府所在地東莊村,把專署介紹信交秘書室,縣長不在,我去見糧食科負責人段九五同志,他很熱情,晚上我們住在一個坑上,談了很久,特別是談了許多催調糧食的寶貴經驗。
第二天,我準備去榆社,段說:“我也要下鄉,正好去榆社方向,可以給你帶一段路”。我高興極了,離開前,武鄉縣的會計跟我說:“段九五同志對人特別熱情,非常愛干凈,他是武光湯的內弟",我十分高興的結識了武的這位內弟,吃過早飯便同段一起上路。
中午我到了榆社縣政府所在地卷峪溝村,見到了縣秘書,秘書告我:原來的縣長調走了,新縣長還沒有上任,代理縣長也下鄉了,讓我等幾天。這樣我在卷峪溝住了四天,認識了財政科長任復之、糧食科長雷俊山、建設科長郝生云、報社記者張之堂等。我還參加了他們的干部大會,內容是財政科長講公債發行與購買辦法,我這次又增長了有關公債的知識。
第五天代理縣長白有之回來了,我將劉亞雄主任的信交給他,他看后表示:“調運糧食確實困難比較大,而困難再大也要完成任務,這是戰爭的需要。你回去告訴領導,請放心。”
武鄉、榆社出差完成任務后,從卷峪溝出發,一路上山、下山,走了整三天才到了涉縣的遼城鎮。回到機關后,向田犁春匯報了武鄉、榆社的催糧情況。田聽得很仔細,表示很滿意。
前后一個多月,去了三個地方,第一次獨立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這一次出差,使我認識到,只有在革命隊伍里,服從領導安排,才能奉獻自己力量,才能開展工作,否則一事無成,我應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爭取多為黨做些具體工作。
栗茂林與戰友們
第二次出差
四月中旬,田犁春又派我去平順、黎城太南專署催調糧食。在去黎城的路上,有一隊騎著高頭大馬的八路軍從我身后緩緩而過,看樣子有六七位首長和不少警衛戰士,我站在路邊看著他們遠去,沒機會問,也不敢問,那幾位領導人是誰?
當我到了黎城縣政府后,秘書說:縣長、糧食科長都不在,讓我住下來等幾天。我想這次出差時間緊,任務重,還是先去平西再返黎城為好。
我到了平西后,見到副縣長陳福興,陳是高平人,我在家鄉種地時,便聽說過,他那時是抗日救國農會主席,十二月事變后調來平西。因為是老鄉,我們談起話來十分親熱,古語講:“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我們倆人此次相見,正反映出此種情感。陳同我談完工作后,希望我能多住幾天,但我必須盡快到太南專署去催調糧食,只能從內心感激,并向陳講明原因,他便提出要送了一程,一直送我到去往太南專署奪火村的路上,我們才依依不舍地分別。后來聽說,他在反掃蕩中光榮犧牲了。此次見面給我留下了永久的懷念。
去太南專署奪火村的路很難走,山巒起伏,離奇古怪的石頭,坡度達六十度,上山爬著攀,下山蹲著溜,一不小心,摔下去輕則受傷、重則沒命。我又爬,又溜,日落時才到了奪火。
到了太南專署的院子后,機關干部們有的打籃球,有的看打球,球場上有位一只胳膊、跑得最快,搶得最兇的中年人,看球的人告我他是王興讓專員,球打完后我將介紹信給了專員,王專員隨后將糧食科長李一介紹給我,并要李給我安排好食宿。
晚上我同李科長住在同一屋子,他給我說了許多調運糧食的困難,并說要請示王專員。第二天上午,李告已決定調十萬斤糧,這樣我便完成了任務。
次日,我順著來的路往回走,在爬上去,往下溜時,覺得此路比來時更艱難。
我到黎城后,機關同志告我,原來我在路上見到的首長是到黎城北社、霞莊開中共中央北方局會議的,具體是哪一位我到現在也不知道。
楊秀峰同志
我完成任務后,又回到涉縣遼城,北方局會議已開完,由參加會議的楊秀峰同志傳達會議精神,我榮幸地聽了首長作的報告。
栗茂林與妻子
為谷子賦詩一首
從 1939年我開始當糧食保管員起,我同糧食結下了五十多年的不解之緣,我管的糧食在山西主要是小米,即谷子。我對谷子有特別感情:
<谷子吟>
巍峨太行,秀極沖天,而我獨愛的是谷子。
戰爭時期,它養育了八路軍。
和平時期,它養育了山西人民。
谷子在渾厚蒼涼的秋季,有著塬土凝重的氣質。
谷子向大地列隊,向艷陽深情鞠躬,向鄉親父老低頭作輯。
不甘匍匐的山巒呵!
馱著節日般的激情。
性格鏗鏘的谷子。
它是陽光雕塑的精品,
是勞動神圣的杰作。
腰總是彎曲,頭自然下垂。
成熟了的土地上生長,一代又一代彼此相依為命。
栗茂林與妻子
注:
栗茂林,于1952年7月1日——1952年12月30日,擔任山西省稅務局局長。
田(主任)犁春,建國后,在外貿部工作,離休前擔任中國機械進出口總公司經理。
武光湯,建國后,一直在山西擔任領導職務,粉碎四人幫以后,曾擔任山西省委書記。
陳福興,長治縣人,革命烈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