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北秦皇島“會結良緣”平臺構建青年婚戀服務新模式——(引題)
“工會紅娘”巧系職工同心結(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特約記者朱潤勝
“我同事結婚了,‘會結良緣’上找的!”“感謝平臺導師牽線,我們相處很融洽。”“‘會結良緣’聯誼會要開始了,還能報名嗎?”近一段時間以來,“會結良緣”一詞在河北秦皇島青年婚戀圈及網絡迅速走紅,成為當地單身青年職工口中的熱詞。
在秦皇島市總工會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工會姚英華青年聯誼與思政創新工作室,依托高校技術優勢與工會組織資源,創新采用“數智平臺+精準匹配+導師幫扶”模式,為全市單身青年職工提供高效、可靠的婚戀服務,擦亮了“會結良緣”這一“工”字服務品牌。
數智賦能,搭建高效婚戀服務平臺。“會結良緣”平臺依托大學數智程序研發團隊建設,在云端搭建數字鵲橋,操作便捷、功能完善。青年職工只需在微信搜索“會結良緣”,即可注冊并享受精準匹配、導師牽線、活動報名、情感咨詢等服務。平臺依托大數據算法,結合用戶興趣、職業、年齡等因素智能推薦合適對象,同時配備46名專業婚戀導師提供一對一指導。相較于傳統相親模式,該平臺大幅提升匹配效率,讓單身青年在更廣闊的資源池中找到心儀對象。據統計,僅今年1月至4月,平臺就累計促成青年自主交流3542對,導師牽線803對,其中201對已進入穩定交往階段。
工會引領,打造“娘家人”暖心工程。秦皇島市總工會高度重視青年職工婚戀問題,將“會結良緣”平臺納入服務職工民生工程,發動各級基層工會廣泛動員單身青年參與。市總工會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企事業單位工會積極推廣,確保信息真實可靠。“我們不僅要幫青年職工找到對象,更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和家庭觀。”工作室負責人姚英華介紹,平臺不僅提供婚戀匹配服務,還定期開展思政教育微課堂,引導青年理性對待婚戀問題,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家庭責任感。
公益助力,構建全方位幫扶體系。為確保服務質量,“會結良緣”平臺組建了三支專業化公益團隊:婚戀導師團隊,46名經驗豐富的導師提供免費牽線服務,幫助青年科學擇偶,避免盲目相親;心靈驛站團隊,5名心理咨詢師定期開展線上情感輔導,通過騰訊會議、微信群等渠道提供一對一或集體微課服務,幫助青年解決婚戀困惑;志愿者管理團隊,33名志愿者負責運營6個直屬群和17個行業群,如醫務群、高校群、金融群、軍地群等,實時在線服務7100余名青年,確保交流有序、氛圍健康。
活動創新,線上線下聯動促姻緣。為增強互動性,工作室采取了“線上精準匹配+線下深度交流”模式:讀書會里覓知音,咖啡廳中遇良緣,博物館內結同心,2024年共組織大型線下聯誼會17場,參與人數2650人;舉辦線上視頻聯誼會15場,覆蓋4300余人,打破了地域限制;與秦皇島電臺私家車廣播合作,推出“遇見你真好”相親節目,已播出400余期,并衍生出劇本殺、讀書會、車友會等興趣小組,拓寬交友渠道。
目前,“會結良緣”平臺已成為秦皇島市單身青年婚戀服務的標桿項目,其“工會主導+高校賦能+公益助力”的創新模式大大提升了青年職工的幸福感和歸屬感。姚英華介紹,未來,平臺將進一步優化智能匹配算法,擴大服務范圍,讓更多青年在“工會紅繩”牽引下,共赴幸福之約。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