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最近的震怒,和歐洲清算銀行扣押俄羅斯 2000 億美元資產的事直接相關。按照外媒報道,俄羅斯已經放出話來,要強制收回這筆被凍結的資金,而普京那句 “如果布魯塞爾有人覺得能隨便沒收數千億美元而不受懲罰,或許該重新考慮了” 的狠話,更是把火藥味拉滿。
俄烏沖突
自打 2022 年沖突升級,歐盟就凍結了俄羅斯央行大約 2000 億歐元的資產,其中 90% 都攥在總部位于比利時的歐洲清算銀行手里。一開始,歐盟還只是打資產收益的主意,比如把每年產生的 30 億歐元利息拿出來支援烏克蘭。
可最近這動作越來越大,2024 年 5 月歐盟直接通過法案,要把這些資產的凈收益 90% 用于軍事援助,10% 納入歐盟預算。這就讓俄羅斯徹底坐不住了,你用我的錢打仗,還把本金攥著不放,這不就是沒把我看在眼里嗎?
普京這次發飆,可不是嘴上說說。俄羅斯已經開始行動了。比如俄法院最近裁定凍結德意志銀行在俄資產,理由是這家德國銀行給受制裁的俄天然氣項目做擔保,導致俄方損失。
德國商業銀行、意大利裕信銀行等歐洲金融機構在俄資產也被凍結。這種 “以牙還牙” 的套路,其實就是在警告歐盟:你動我的錢,我就動你的資產,看誰耗得過誰。
但這里面有個關鍵問題:歐盟凍結俄羅斯資產到底合不合法?從國際法角度看,直接沒收主權國家的央行資產爭議極大。就連歐洲清算銀行 CEO 都公開提醒,沒收資產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俄羅斯反制措施會讓歐洲企業損失慘重。
事實上,歐盟內部對這事兒也沒達成一致。德國、法國這些國家就反對直接沒收本金,擔心破壞國際金融秩序,導致資金撤離歐洲,削弱歐元地位。而美國雖然支持沒收,但歐盟境內的俄羅斯資產占了大頭,歐洲國家更怕引火燒身。
更有意思的是,俄羅斯手里還有張王牌。根據俄方統計,西方投資者在俄持有約 3000 億美元資產,其中包括股票、固定資產等。如果歐盟真敢沒收俄羅斯本金,俄羅斯完全可以對等扣押這些資產。
比如俄國家結算存管局手里就有外國投資者的 “C 類賬戶”,里面的資金規模據說和被凍結的俄資產相當。這就意味著,一旦撕破臉,歐洲企業可能面臨數千億美元的損失,尤其是德國、法國這些在俄投資較多的國家。
從經濟層面看,俄羅斯雖然被凍結了 2000 億美元,但它的黃金儲備在 2024 年 10 月已經超過 2000 億美元,國際儲備總額還有 6316 億美元,短期內不至于傷筋動骨。
反倒是歐洲,要是和俄羅斯陷入資產扣押的惡性循環,能源供應、貿易合作都會受沖擊。比如德國就擔心,沒收俄資產會讓本國企業在俄經營更加困難,甚至可能失去俄羅斯市場。
博弈產生影響
如果歐盟開了沒收主權資產的先例,其他國家可能會對歐洲金融體系失去信任,導致外匯儲備撤離,動搖歐元的國際地位。而俄羅斯也在加速 “去西方化”,比如增加黃金儲備、推動本幣結算,減少對美元歐元的依賴。
更關鍵的是,這種對抗會讓俄烏沖突的解決更加遙遙無期,歐盟用俄資產支援烏克蘭,俄羅斯必然加倍反擊,雙方陷入 “制裁 - 反制” 的死循環。
現在的局面有點像下棋。歐盟想用俄資產收益給烏克蘭輸血,俄羅斯就用凍結歐洲資產來反制;歐盟想通過法律程序慢慢耗,俄羅斯就直接采取強硬措施。
但雙方都清楚,真要撕破臉沒收本金,后果誰都擔不起。所以表面上劍拔弩張,實際都在試探底線。普京這次高調表態,既是給國內交代,也是向歐盟施壓,暗示 “別把事情做絕”。
而歐盟這邊,雖然通過了用收益援烏的法案,但具體執行還得看各國臉色,尤其是德國、法國這些反對沒收本金的國家。
結語
說到底,這 2000 億美元的爭奪,本質上是一場政治、經濟和法律的多重博弈。俄羅斯要維護主權和經濟利益,歐盟要平衡對烏支持和自身風險,而國際法和國際金融秩序則成了雙方角力的戰場。
在這種情況下,短期的緩和可能存在,比如歐盟繼續用收益援烏、俄羅斯暫時不擴大資產凍結,但長期的僵局很難打破。畢竟,當國家利益和地緣政治交織在一起,任何妥協都需要付出巨大代價,而普京和歐盟顯然都沒做好讓步的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