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談判前夕普京遲遲不亮底牌,卻在收到中巴聯合聲明后,終于松口派團赴會。那么,這場談判究竟能否成為打破僵局的關鍵轉折?
【俄烏雙方計劃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重啟談判】
俄烏雙方計劃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重啟談判,這是兩國自2022年3月以來的首次直接對話。然而,通向和平的大道上并非鋪滿鮮花,反而荊棘遍布,談判前景撲朔迷離。
就在不久前,法國、英國、德國和波蘭的領導人齊聚基輔,明確表態若俄羅斯不愿意停火,將面臨更加嚴厲的制裁。德國總理默茨甚至毫不留情地放話:如果本周沒有實質進展,歐盟第17輪制裁方案就要出爐了。
對于這些步步緊逼的制裁威脅,俄方顯然不買賬。在距離談判僅剩48小時的關鍵時刻,俄羅斯明確拒絕了西方和烏克蘭30 天無條件停火的要求。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以強硬的措辭回應道,“用最后通牒的方式與俄羅斯交談是不可接受的。”他的言下之意可謂顯而易見:俄羅斯從不是會屈從外界壓力的角色。
【佩斯科夫稱“用最后通牒的方式與俄羅斯交談是不可接受的”】
而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也在此時重磅表態,認為西方的停火提議不過是讓烏克蘭得以喘息后繼續回擊的策略。
俄羅斯不僅排除了立即停火的可能性,還重申了通過談判消除戰爭根源的要求,比如推翻澤連斯基政權、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和領土問題等。顯然,俄烏之間這盤棋遠沒到終局。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國際社會中還有一些聲音在積極尋求化解的突破口。中國和巴西日前,就烏克蘭危機發表聯合聲明,贊賞普京提出的和平談判建議,也高度評價澤連斯基的積極表態。中國和巴西希望俄烏盡快坐下來,通過直接對話化解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為推動俄烏沖突的緩和進程,中國和巴西早在2024年9月便在聯合國發起成立了“和平之友”小組,旨在凝聚全球南方國家的力量,共同為化解這場危機貢獻智慧與努力。
【中巴成立烏克蘭危機“和平之友”小組】
長期以來,中國和巴西與俄羅斯保持著友好且穩固的關系,兩國在推動俄烏和平進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俄方始終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俄方深知中巴秉持客觀公正立場,提出的建議和方案極具建設性,對緩和局勢、重啟談判意義重大。
基于此,俄方高度重視中巴所傳遞的和平聲音與智慧,愿意認真傾聽并充分考慮兩國提出的各項合理意見。同時,俄方也展現出積極姿態,釋放出與烏克蘭開展實質性談判的意愿。
雖然克里姆林宮仍未回應關于普京親自訪問土耳其的邀請。但佩斯科夫表示,俄羅斯代表團會按計劃前往伊斯坦布爾,不過關于代表團具體成員構成的信息仍未公布。
據《華盛頓郵報》援引一位克里姆林宮前高級官員消息稱,俄羅斯可能會派遣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和普京的外交政策助理尤里·烏沙科夫,出席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的會談。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或出席會談】
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堅決主張與普京本人會面,他甚至愿意修改此前禁止與普京談判的法令,表示要“盡一切努力”促成這一對話。
然而,對俄羅斯領導人是否參與談判,迄今仍無確鑿消息。就這一點,普京曾明確表示,他不會與不具備合法性的澤連斯基進行對話,因為澤連斯基的總統任期已經在去年5月份結束。
同樣,美國方面也在場邊觀望。美國特使威特科夫和凱洛格據悉將參與會談,而特朗普也聲稱可能飛往伊斯坦布爾,盡管他此番言論或許只是虛張聲勢而已。
在這一系列的戰略博弈中,各方的行事動機與實際意圖,充滿了不確定性,增添了這場會議的復雜性。
【俄烏和談仍然充滿變數】
縱觀歷史,俄烏之間雖然曾多次嘗試通過外交途徑來解決紛爭。而2022年3月底在伊斯坦布爾的會談,便未能取得實質性成果。
而這次談判選擇在此前多次發揮重要作用的土耳其進行,是否意味著將有不同以往的結果,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目前來看,俄烏局勢仍然撲朔迷離,雙方的立場依舊嚴重對立,而這場談判的前景顯然不容樂觀。俄烏之間想要實現真正的和平,需要的可能不僅是各方的協調,更需要深層次的戰略調整和信任重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