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客戶端消息,5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記者會。法新社記者提問,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近期的采訪中稱,他不會為了和中國舉行談判而取消對華的關稅。請問,目前雙方在進行談判的意愿上有多接近?林劍回應,這場關稅戰是美方挑起的,中方的態度是一貫的,也是明確的——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林劍強調,美方近期不斷表示,希望同中方進行談判。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如果美方真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威脅、施壓,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開展對話。
當然,即便特朗普沒發表這番強勢言論,中美短期內互降關稅的可能性也并不高,因為特朗普政府內部在對華關稅問題上,依舊存在重大分歧,究竟是“戰”還是“和”,仍然有待進一步觀察。據報道,就連力主與中方談判,從而在雙邊經貿活動中獲得更多利益的美財長貝森特,也不對此次會談抱太大期待。在他看來,會議不太可能達成貿易協議,但有助于緩和局勢
反觀中方這邊,似乎也只是抱著“談”而非“談成”的目標前往瑞士的。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資料圖)
“我們已經根除了政府浪費和有害的法規。我們播下了私人投資的種子。我們用新的稅收立法為這片土地施肥。接下來,我們開始收獲,”貝森特在米爾肯研究所全球會議的演講中稱。
貝森特保持著一貫的姿態,微微昂首、指尖交叉,對臺下的企業高管們、投資者們說道,關稅、減稅和放松管制是特朗普經濟議程的三大核心組成部分,政府正在制定稅收立法,刺激創新和對美國的投資,并尋求廣泛的放松管制舉措。他還聲稱,征收關稅也是為了“鼓勵像你們這樣的公司直接在美國投資”。
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自4月中美互征懲罰性關稅以來,雙邊貿易額同比下降42%,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不降反升,達到每月380億美元。更嚴重的是,145%的關稅直接推高了美國企業的生產成本——40%的中國商品被用于美國制造業供應鏈,包括半導體、汽車零部件等關鍵領域。特斯拉、蘋果等企業已公開警告,若關稅持續,將被迫轉移生產線,導致美國本土至少50萬個就業崗位流失。除了經濟壓力,特朗普的策略還深深植根于國內政治算計。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原本的算盤是,通過高關稅迫使中國企業降價,或者逼迫美企轉向其他國家的供應商。但現實是,許多美國企業發現,即便承擔高額關稅,中國商品仍然是最優選擇。而且,中國商品可轉向內銷或其他市場,但美國消費者卻無處可逃。這一現象背后的邏輯很簡單: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在產能、效率和產業鏈完整性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美國消費者日常依賴的許多商品,從電子產品到家居用品,短期內很難找到同等性價比的替代來源。
中美經貿高層會談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在出席中方代表團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時表示,此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達成重要共識,并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中美雙方將盡快敲定相關細節,并將于5月12日發布會談達成的聯合聲明。中方代表說,在當前形勢下,本次會談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會談富有成效。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資料圖)
貝萊德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宋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中美關系取得進展是近期宏觀形勢改善的一個重要方面,4月數據顯示出口韌性比預期強得多。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國內經濟政策支持加碼,上周三部門的一攬子政策發布體現了金融貨幣政策的呵護,傳遞了整體宏觀經濟政策支持的信號。“這一系列的變化應會提升國內外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信心,利好中國市場?!彼斡钫f。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