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deccanherald
摘要:
巴基斯坦可能確實搞崩了20%的印度電網,剩下的50%是由于印度電網的自身缺陷,其電力系統波動造成的連鎖效應。
撰文 | Shushu
編輯 | Tang
5月7日,印度突然向巴基斯坦開戰,其間爆發多輪激烈交火。巴基斯坦空軍捷報頻傳,印度的6架昂貴戰機被來自中國制造的殲10C打了下來,稱“零戰損擊落‘陣風’戰斗機”。
5月10日,巴基斯坦正式啟動代號為“銅墻鐵壁”的軍事行動,消息人士稱,在行動中,巴對印度發動網絡攻擊,致使印度約70%電網癱瘓,首都新德里、金融中心孟買等大城市陷入停電,導致交通信號失靈、醫院備用電源超負荷運行。
隨后,印度新聞信息局(PIB)堅決否認這一指控,稱其為“虛假信息”,并將社交媒體上流傳的相關帖子均標記為FAKE。
雖然“印度70%電網癱瘓”官方澄清是假消息,目前印巴本輪交火也已經摁下暫停鍵。但是研究機構Nsfocusglobal發現,在5月2日,印度國家電網公司(Power Grid)確實遭受到大規模DDoS(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攻擊時長為31分26秒。
這類攻擊通過操控大量設備同時向目標系統發送海量請求,造成系統癱瘓或服務中斷,將直接影響印度國家電網公司官網的相關服務,包括電費查詢、在線支付、故障報告等多項便捷服務暫時不可用。
據分析,早在4月期間,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DDoS攻擊就呈上升趨勢,印度受攻擊目標數量激增500%以上,巴基斯坦受攻擊目標數量激增700%以上。
圖說: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DDoS攻擊規模 來源:Nsfocusglobal
而在5月2日印度國家電網公司被攻擊不久后,當地新聞就報道預計在5月9日至5月12日這幾天,德里西北區域每天會面臨8小時的停電。
《環球時報》采訪的網絡安全專家認為,在沖突中,導致一國大面積電網癱瘓是存在一定可能性的,尤其是在網絡攻擊導致電力故障發生后,電力系統發生鏈式連鎖反應,最終致電網癱瘓,產生重大的生產和社會事故。
因此,有網友猜測,巴基斯坦可能確實搞崩了20%的印度電網,剩下的50%是由于印度電網的自身缺陷,其電力系統波動造成的連鎖效應。
畢竟,印度電網本身就問題重重。據統計,印度每年生產的電力中,有27%會因為“偷電”損失掉,這些被“偷走”的電量,相當于巴基斯坦一年的發電量。
更重要的是,在2012年7月30日至31日期間,印度曾發生過兩次大規模停電,幾乎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電力危機。
圖說:印度2012年大停電 來源:CNN
當時,印度北部、東部和東北部電網相繼崩潰,這兩次停電中,第一次影響了近 3.5 億人,而第二次饑荒則涉及了6.7億人,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遍及印度28個邦中的21個邦。
據Medium研究,這場災難的直接導火索是印度多地在農業灌溉高峰期違規超負荷取電,嚴重超出電網承載能力,而印度的電力調度系統卻未能有效攔截,頻率持續下跌也未觸發自動保護機制,最終導致連鎖故障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席卷全國。
但是,更深層的問題在于,印度的電網系統長期存在基礎設施老化、區域割裂、保護裝置落后等結構性缺陷。
印度電網被分為北部、東北、東部、西部和南部五個區域電網(如下圖所示)。
來源:Medium
從發電區域和負荷區域來看,印度約三分之二的電力來自燃煤火力發電廠,主要在煤礦集中的東部地區。水力發電占發電量的十分之一,在北部和東北部地區。但是,印度主要的電力消耗負荷卻在北部、西部和南部地區。
這種地理分布不均的發電-用電格局必然導致電力輸送量跨越數千英里,同時也造成了電網彼此之間協同能力極差,一旦某一區域出故障,其他區域無法及時補位,反而受到牽連。這種調度混亂與技術落后相疊加,使得電網系統在面對突發沖擊時毫無抵抗力。
更重要的是,這些區域電網內的電力分配則由印度各邦的電力公司獨立管理。地方政府為了保障本地用電利益,無視印度中央電力局的調度命令,缺乏統一管理和應急協調。
如今十多年過去,在2014-2024年間,印度GDP從1.95萬億美元增長到3.2萬億美元,電力需求也隨之飆升,峰值負荷從136GW升至243GW。
為了應對這一變化,印度的全國發電能力增加了190吉瓦(GW),總裝機容量突破400GW,成為全球第三大能源消費國。
與此同時,印度可再生能源也快速發展,2024年裝機量已達近200GW,占全國總裝機的44%。未來六年,印度計劃新增270GW可再生能源,是全球最激進的綠色能源轉型計劃之一。
然而,據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Ifri)研究分析,雖然印度的電力系統在覆蓋率和裝機容量方面取得了快速進展,但從結構上看,最大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印度電網基礎設施并未同步升級以適應這一能源結構的快速變化,難以承受任何突發性沖擊。
尤其是占全國配電比重90%的國有配電公司(DISCOMs),不僅基礎設施老化,且負債累累,截至2023年累計虧損高達6.77萬億盧比(約合5900億元人民幣)。它們普遍依賴短期高息貸款維持運營,遲遲無法推進現代化改造或靈活調度機制。
而地方政府為了迎合選民,長期推行“免費電”和人為壓低電價,導致電價扭曲、補貼沉重,進一步加劇了配電系統的財政崩潰。
在這樣一個“高速增長+高系統負擔+低應對能力”的能源現實中,任何形式的擾動都可能成為壓垮整個電網系統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此,2012年的大停電不只是技術失靈,更是制度性風險的提前爆發。如果電力改革仍未到位,那么類似的系統性崩潰,隨時可能再次上演。
比如,2020年,印度孟買又出現過大停電事件,2023年,印度塔塔電力公司慘遭勒索攻擊,數據裸奔等。甚至隨著網絡化、數字化程度更高,新的威脅層出不窮,就像本次印巴沖突中可能存在的網絡攻擊電力基礎設施。
據安天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李柏松介紹,電力系統是一個龐大系統,對其中各環節實施網絡攻擊都可能導致事故發生,比如在發電、送電、配電、用電等環節進行攻擊都有可能導致從局部斷電到全面“解列”的重大事故。
全球有史以來第一次因網絡攻擊而造成的停電事故發生在2015年,烏克蘭一家供電公司遭到黑客攻擊,直接導致幾十萬用戶斷電。
當天,烏克蘭一家區域配電公司遭受到第三方非法入侵公司電腦和SCADA系統。下午3點35分,7個110KV的變電站和23個35KV的變電站斷開連接長達3個小時,導致該地區將近一半的家庭在圣誕節前夕經歷了數小時的電力癱瘓,造成約225000用戶失去供電。
在俄烏沖突期間,俄羅斯也對烏克蘭進行遠程網絡攻擊,在2022年12月導致基輔大停電。
據公開報道,大停電源于俄羅斯軍事情報組織GRU下屬的沙蟲APT組織,長期潛伏于烏克蘭電力公司網絡,植入隧道工具及惡意腳本,攻擊電網系統漏洞,最終控制變電站設備,發送非法協議指令并導致:斷路器跳閘斷電。
可見,在兩國之間的軍事沖突中,網絡攻擊這一新型威脅形式越來越多。李柏松介紹,最容易被攻擊的是高價值目標,比如電力、能源等基礎設施。
所以,這已經不是印度或烏克蘭單獨需要面對的難題,而是所有依賴數字化和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國家共同面臨的挑戰。
在數字戰爭逐漸替代傳統火力對抗的今天,電力不再只是資源,更是國家安全的底線。
參考資料:
[1]環球網:巴方攻擊“致印度70%電網癱瘓”是真是假?最新解讀來了
[2]https://nsfocusglobal.com/two-battlegrounds-india-pakistan-conflicts-and-ddos-attacks/
[3] https://apt.360.net/report/apts/69.html
[4]https://www.financialexpress.com/india-news/fact-check-did-pak-launch-a-cyber-attack-on-indias-electricity-grid/3839352/
[5]https://www.ifri.org/en/memos/indias-broken-power-economics-addressing-discom-challenges
免責聲明:
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