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內瓦談判結束,特朗普立馬開始在推特上邀功,他表示:“雙方在日內瓦舉行了富有成效的會談,實現了兩國關系的全面重啟,兩國關系非常非常好,我或許會在本周末與中方領導人通話。”
特朗普如此急切的舉動,背后實則是美國經濟強撐著的窘迫現實。
兩個月前,特朗普還氣勢洶洶地揮舞著關稅大棒,高調宣布對華加征145%懲罰性關稅??赊D眼間,就主動把“槍口”抬高了些許。這種先強硬后緩和的操作,早已是特朗普談判的慣用手段。回顧七年前那場貿易戰,2018年5月中美剛達成?;鸸沧R,白宮緊接著就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加稅到25%,這一行為讓中國商務部憤怒斥責這是“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 。如今,歷史似乎又在重演,只是這次美國的底氣,已大不如前。
這次日內瓦會談,成果看似不錯:雙方互降115%關稅中91%的部分,剩下24%暫緩90天。但大家都清楚,這只是給美國經濟打的一劑“強心針”。瞧瞧美國當下的經濟狀況:標普500指數在四月單周暴跌8.3%,科技七巨頭市值蒸發超5萬億美元。就連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都承認,現有的關稅現狀已經“難以為繼”。更糟糕的是,72%的美國人認定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會引發經濟衰退,平均2800美元的人均損失,讓普通民眾的生活成本大幅提高,超市里購物的主婦們對著不斷上漲的價格標簽直搖頭。在這樣的情形下,中美在日內瓦的會談,更像是特朗普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這位出身地產大亨的總統,一直把談判桌當成賭場。剛宣布降稅,就轉頭威脅TikTok出售其在美國業務;前腳承諾慎重處理臺灣問題,后腳就提名對華鷹派當國務卿。這種看似精神分裂的操作,并非是老年健忘,而是他深諳“極限施壓 - 緩和預期”的談判節奏。就如同他三十年前在自傳里所寫的“創造事實”談判術,如今正用關稅玩著同樣的心理游戲,既想安撫國內焦慮的股市,又想給盟友營造中美關系緩和的假象。
時代早已不同以往。特朗普那套“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已經行不通了。就連華爾街都明白,中國制造業如今占據全球31%的份額,效率指數僅次于德國,所謂的“制造業回流”不過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也難怪美國談判代表這次罕見地放低姿態,甚至說出“前任政府犯錯”這樣甩鍋的話。
中方的應對堪稱典范。從“以斗爭求團結”的關稅反制,到建立常態化磋商機制,每一步都展現出強大的戰略定力。就像銳明技術所說,四月至今“沒丟一個客戶,訂單絲毫未減” ,這份底氣源自中國制造的強大實力——既有龐大的規模作為堅實后盾,又有高效的生產效率作為有力武器。當特朗普還在盤算著如何用關稅進行訛詐時,中國企業早已在東南亞、歐洲等地開拓市場,分散風險。
七年前,是美國拿著關稅清單等著中國讓步;如今,變成了特朗普眼巴巴地盼著北京來電。這并非是中國變得強勢,而是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心發生了不可逆轉的偏移。當美國消費者在為關稅買單時,中國則不緊不慢的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氣定神閑。中國的外貿業主們,也沒有一個跳出來的反對的,紛紛表示客戶可以在全球找,不一定非做美國人生意不可,全力支持國家決定。這種民族凝聚力,美國是做夢都不敢夢到。
說到底,特朗普的急迫,背后是美國霸權逐漸衰落的焦慮。那個依靠航母和美元就能號令世界的時代正在走向終結,而新時代的游戲規則,必然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就像日內瓦聯合聲明里所寫的“平衡、有利于雙方”,這簡簡單單的九個字,卻是中國憑借實力贏得的對話資格。所以,當白宮電話響起時,北京大可以從容不迫——畢竟,真正掌握籌碼的人,從來都不需要急著接電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