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步錯步步錯的這條路上,最有代表性的國家便是伊朗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原因是他們有著龐大的野心,一直都想成為中東地區的話語人,奈何其并沒有足夠的實力和審時度勢的判斷。
而最直接的例子便是此次的印巴沖突,他們先是以斡旋、調停的理由去了巴基斯坦,之后還是以這樣的理由去了印度。
不過,最讓人理解不了的是,伊朗去印度直接與他們簽署了《全天候戰略伙伴協議》,當然也可以理解為結盟。
顯然,伊朗擺明了是要下注印度,那么他們這樣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下注印度的伊朗被打臉了
從參考消息的報道可知,5月5日,伊朗外長到達巴基斯坦,目的是設法在印巴緊張局勢升級的情況下進行斡旋。
三天后,伊朗外長去了印度,在伊印兩國聯合經濟委員會會議上,他呼吁印巴兩國能夠保持克制,并通過對話協商的方式解決此次沖突。
如果單從以上的描述來看,伊朗確實是帶著斡旋和調停的意圖訪問印巴兩國的,但就在5月9日,伊朗外長與印度外長簽署了《全天候戰略伙伴協議》。
換句話來說,就是在印巴局勢愈發升級的情況下,伊朗和印度選擇了結盟,顯然伊朗這是公開站隊印度。
當然伊朗可能有自己的打算,但在我們看來,他們的這一選擇相當的不正常,因為去年12月份,伊朗曾在抖音上宣稱中俄伊大三角成立。
不過,現在貌似是印俄伊大三角了,因為在此次的印巴沖突中,俄羅斯顯然是更向著印度的,而伊朗與印度的結盟更是說明了這一點。
俄羅斯更偏向印度也能理解,主要是俄羅斯的武器出口需要印度;俄羅斯在南亞保持影響力需要印度;俄羅斯與中國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更加需要印度,當然俄羅斯能源出口也需要印度。
至于說伊朗,其實它作印巴沖突調停者是非常合適的,因為伊朗與巴基斯坦本身就有著很強的歷史淵源,雖說一個是什葉派,一個是遜尼派,但兩國都是伊斯蘭國家,而且地理位置上也是山水相連。
不過,正就是兩國都是山地國家,才導致滋生出來的恐怖分子和跨境勢力,讓兩國的誤會和矛盾很深。
至于說,伊朗和巴基斯坦雖然沒有那么多的淵源,但在能源和貿易領域,兩國均有合作往來。
那么,為什么伊朗站隊了印度,而不是站隊巴基斯坦呢?首先,印巴兩國的紙面實力差距過大,伊朗當然想下注一個更強的國家,不過現實卻狠狠的打臉伊朗了。
其次,伊朗和印度都有大國夢和成為大國的需求,在對外貿易上,印度想要找到一條繞過巴基斯坦而連接中亞的通道,顯然伊朗的恰巴哈爾港便是關鍵。
如此一來,印度能夠將自己的貿易和影響力擴散到中亞、中東乃至更遠處,而這則更符合印度邁向大國的需求。
在美國封死伊朗東西向出海口的時候,單單一個恰巴哈爾港對伊朗來說是邊角料,但如果有印度的配合,那對外貿易能如虎添翼,更能在與美國的博弈中多一張籌碼。
說到底,伊朗和印度都有左右逢源和“既要又要”的潛質,而這也是他們互相吸引的點。
伊朗一步錯步步錯
不過,伊朗這前腳在安撫巴基斯坦,后腳直接和印度結成同盟的做法,顯然是徹底得罪巴基斯坦了。
其實,這已經不是伊朗第一次這么做了,就如珠海航展的時候,原本伊朗高管已經仔細觀察過殲-10CE了,而且外界的解讀也是,伊朗可能會購買中國的殲-10CE。
不過,伊朗轉頭就購買了俄羅斯的蘇-35,最離譜的是,有消息稱伊朗購買的那批蘇-35是埃及退貨的,正因此有好些地方都不符合伊朗的需求,不果俄烏沖突還沒有徹底結束,想必俄羅斯也沒空間去進行解決。
此外,在核問題上,伊朗與美國也重啟了談判,如此快妥協的姿態,和中國與俄羅斯對美國強硬的態度完全不同。
所以說,伊朗空有地區區域大國的夢,卻在對國際局勢的判斷上少了很多的理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