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巴空戰引來世人的關注,美媒甚至稱這是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空戰之一。
這一評價是否言過其實?
其實就印巴之間的這場空戰,不論是規模還是傷亡人數,都難與中東的沖突相提并論。
巴以沖突看似是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實際上牽扯到幾乎整個中東地區的國家,而印巴沖突僅是兩國之間的沖突。
更何況,巴以沖突帶來了數以千萬計的巴勒斯坦難民流離失所、死于非命,而這場印巴空戰僅僅有幾名飛行員命喪黃泉。
那么為什么美西方還是被這場空戰震撼到了?
這是因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在用別人的武器在拼殺,折射出來的就不僅僅是印巴的實力。
問題的癥結并不在于誰誰的戰機被誰誰擊落,也不在于誰家的飛行員被對方俘虜。
而在于是什么樣的戰機能夠輕松擊落法國的陣風戰機?
這幾天的熱搜話題反映出,在空戰中立于不敗之地,關鍵不僅在于飛行員嫻熟的操作,更在于哪國的戰機能夠笑傲長空、克敵制勝。
正因如此,中國的殲10C一時間成為時下國人的熱搜詞匯,很多的國人為此而熱血沸騰,掀起一陣陣愛國風。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是因為巴基斯坦使用殲10C成功擊落六架法國的陣風戰機,但這并非問題的關鍵。
因為在軍事裝備上,業內認為殲10C理論上比陣風落后一個層次,但巴基斯坦卻能以相對較弱的裝備取得戰績,這才是國人為之興奮的深層邏輯。
先來說說法國的陣風戰機,也可以稱之為拉斐爾戰機,屬于高性能多用途的四代半戰機,歷來是法國軍事裝備的驕傲。
在世界對空武器裝備序列中,陣風被譽為性能最全面的空中殺器,堪稱海陸空兼顧通吃,不僅能夠對空作戰,對地對海作戰能力也很超群。
以陣風F3為例,它可以對海攻擊,兼顧偵察,甚至具備核打擊能力。既能在空中格斗,又能夠對地對海攻擊,同時也是航母的艦載機。
正因如此,法國的陣風戰機被譽為歐洲三雄,與之同框的就是歐洲臺風戰機和瑞典的JAS - 39戰斗機。
有很多人把陣風作為殲10的對標,其實這兩款戰機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不管是從發展歷史以及技術配置上二者不在一個層面。
殲 - 10專注的是空優作戰設計,關注的是制空權的奪取。而陣風兼顧了空中作戰和對地支援等多種任務需求,算是多用途的戰機。
在動力設計層面,陣風戰斗機的雙發設計,動力更強,推重比也更高,在載彈量以及載油量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
而殲 - 10注重機動靈活性,動力和載荷能力很難與陣風站在一個起跑線上,二者不在一個層次。
然而在隱身性能上,殲 - 10B可能更勝一籌,尤其是經過技術改進DSI的殲10隱身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被認為可匹敵陣風。
當然在實戰經驗方面,陣風戰斗機曾在阿富汗戰爭接受考驗,在利比亞等地區也有不菲的表現,而殲 - 10的實戰考驗尚待時間積累。
那么單純分析陣風與殲10戰機的技術對比,就很難理解陣風被殲10在空戰中擊敗這樣的畫面,殲10豈不是妥妥的逆襲?
其實原因還是要從根本說起,印度幸存的駕駛員回憶道,正當他駕駛陣風忙著切換法語指揮模式的時候,自己已經被殲10鎖定。
在這樣的場景下,即便是陣風技藝超群,也難免覆滅的命運。因為法國和美國一樣,陣風的技術要訣從不會告知使用者。
法國在這方面如此,美國則更甚,對方使用美國武器甚至需要預先得到同意,否則尖端武器也會失去作用。
反觀巴基斯坦對于中國制造很是信奉,不僅虛心學習,中國教官更是手把手教誨,放開手腳讓巴基斯坦將士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潛質。
也就是中國的放心大度,再加上殲10不斷改進優化,這才使得巴基斯坦在這次的空戰中大殺四方,取得彪悍的戰績。
對于前不久的印巴空戰,美媒驚呼這是二戰以來最大的空戰,這話雖說有些夸張,卻也道出實情。
也就是因為這種基本的劇情,有人說世界上原先軍事實力排名也需要重新界定,這個排名很快就可以刷新,毋庸置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