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爆發式增長的時代,燃油車還有沒有發展前景,用戶還會不會為燃油車買單?帶著這個疑問,作為吉利曾經在博越(參數丨圖片)與星越 L 之間猶豫不定的中國星老車主,我走進了昨天于杭州舉行的 第四代博越 L 上市 發布會。
縱觀整場發布會,吉利新一代博越L以智能、設計以及動力等維度的進階,意欲向市場傳達“油電同智”和“技術普惠”標簽。而下面,《一品汽車》也將從行業解析、品牌布局以及產品解析三大維度,解讀吉利是否真的以第四代博越L重塑10萬級SUV價值標桿。
01
燃油車智能化破局,
吉利引領“油電同智”新范式
Part One
放眼當下,新能源浪潮下的燃油車生存邏輯正在重構。全球汽車產業加速向新能源轉型,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突破40%,但燃油車市場仍占據半壁江山,2025年預計銷量約1500萬輛。然而,傳統燃油車長期被貼上“技術滯后”標簽,用戶對智能化、舒適性、經濟性的需求倒逼行業變革。
據乘聯會統計,2025年一季度10萬-15萬元燃油SUV市場份額占比達32%,仍是家庭用戶購車主力區間。同時,根據用戶調研顯示,燃油車消費者對智能座艙、L2級輔助駕駛的需求同比提升45%,但現有產品中僅20%滿足這一標準。在此背景之下,吉利第四代博越L的上市,以“燃油車智能天花板”的姿態,直擊行業痛點,智能化不再是新能源專屬,燃油車同樣可以憑借技術革新實現價值躍遷。
由此可見,吉利以博越L為支點,提出“油電同智”理念,本質是打破技術路徑的二元對立,通過電子電氣架構、AI算法、智能交互的全面革新,將燃油車從“機械代步工具”升級為“智慧出行伙伴”。這一策略不僅回應了用戶需求,更重新定義了燃油車的競爭維度,智能化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在《一品汽車》看來,當電車在續航與補能焦慮中掙扎時,燃油車正以智能化反攻,吉利用博越L證明,技術無邊界,進化無禁區。
值得一提的是,當下電子電氣架構成燃油車智能化核心戰場。傳統燃油車受限于分布式ECU架構,智能化升級舉步維艱。第四代博越L搭載的GEEA 3.0電子電氣架構,將14個域控制器整合為2個中央計算單元,數據傳輸速率達10Gbps,支持5分鐘全域FOTA升級。這一架構革新,標志著燃油車首次具備與電車同級的“神經網絡”,為持續智能化迭代奠定基礎。
橫向對比傳統燃油車OTA升級周期平均12個月,而博越L可縮短至3個月。 其GEEA 3.0的千兆以太網帶寬,較上一代提升10倍,實現毫秒級駕駛響應,站在老車主的角度,為新用戶感到慶幸的同時,此刻我的心情著實有點羨慕和嫉妒。
對此,《一品汽車》認為,架構決定上限,算力定義體驗。GEEA 3.0讓燃油車從鐵板一塊進化為可生長的智慧體。電子電氣架構的升級,讓燃油車從“功能固化”轉向“生態開放”。博越L的GEEA 3.0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其通過軟硬件解耦,吉利構建了“硬件預埋+軟件訂閱”的長期價值鏈條,為用戶提供全生命周期體驗升級的可能。
02
吉利的技術沉淀與全球化野望
Part Two
放眼當下,中國家庭用戶對SUV的需求呈現“全能化”特征,既要大空間、低油耗,又追求智能交互與安全性能。第四代博越L以50+項全系標配、24項同級獨有配置,將高階功能下沉至10萬級市場,實現“油電同權”下的體驗平權。
這款新車全系標配Flyme Auto智能座艙、四音區語音交互、25.6英寸AR-HUD。 而 L2級輔助駕駛、360°全景影像覆蓋中高配車型,主動安全功能新增率達30%。 對此,《一品汽車》認為,吉利精準捕捉家庭用戶“既要又要”的矛盾心理,以“入門即高配”策略打破價格與體驗的線性關系。博越L的配置清單,實則是以用戶需求算法的具象化,其通過規模化研發攤薄成本,讓智能化成為普惠選項。當競品還在擠牙膏式升級時,博越L已用全家桶配置重新書寫性價比公式,不是更便宜,而是更超值。
事實上,自2016年首代博越上市我便對這款產品有著濃厚的興趣,并一步步見證吉利以“迭代速度×技術深度”雙輪驅動,9年完成4代產品進化,全球銷量突破200萬輛,成為“中國SUV全球化第一車”。
而當下,第四代博越L基于CMA架構打造,車身扭轉剛度達32000N·m/deg,媲美豪華品牌;AI數字底盤實現懸架阻尼10ms級動態調整,麋鹿測試成績79km/h,刷新同級紀錄。
在《一品汽車》看來,CMA架構不僅是技術平臺,更是吉利全球化戰略的“通行證”。博越L的機械素質與智能化融合,印證了“平臺化造車”從成本導向轉向體驗導向的深層邏輯,通過模塊化兼容多元技術路線,為燃油車注入持久生命力。 CMA架構是吉利的技術母體,博越L則是其智慧長子,承載過往榮耀,開啟未來征途。
當下,博越系列熱銷全球60余國,在俄羅斯、東南亞等市場市占率超15%,并實現“產品、技術、管理”三位一體出口模式。第四代博越L搭載的Flyme Auto系統、龍鷹一號芯片,標志著中國車企首次在燃油車領域構建自主可控的智能生態鏈。
博越L的全球化不僅是市場擴張,更是技術話語權的爭奪。通過自研芯片、操作系統、電子架構,吉利正在將“中國標準”植入全球汽車產業價值鏈,打破歐美巨頭在燃油車時代的專利壁壘。
而面對行業激進的電動化轉型,吉利選擇“油電協同”路徑 新能源品牌極氪、銀河主攻高端市場,中國星的星越L和博越L則堅守燃油車基盤,通過智能化改造激活存量市場。這種“雙線作戰”策略,既規避了單一技術路徑風險,又最大化釋放品牌勢能。
要知道,2025年吉利燃油車銷量占比仍達55%,利潤貢獻率超60%。博越L研發投入超20億元,試驗車達317臺,完成-40℃至85℃極端環境測試。
對此,《一品汽車》認為,吉利的戰略智慧在于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但每個籃子都裝滿創新。博越L的智能化突破,既是對燃油車價值的捍衛,亦為電動化轉型爭取時間窗口。 換而言之,當同行在油電切換中顧此失彼時,吉利用博越L證明:真正的領先者,能同時在兩條賽道領跑。
03
第四代博越L的五大越級實力
Part Three
在產品層面,第四代博越L以“山河氣韻”設計語言,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其環抱式座艙以“棲岸望潮”為主題。總體而言,這款車不再是簡單的“中國元素堆砌”,而是將文化符號轉化為工業美學語言,滿足Z世代對“國潮”的深層期待,既要文化認同,又要科技質感。
智能層面,新車搭載的Flyme Auto,配備7nm龍鷹一號芯片,AI算力16TOPS,存儲組合16G+128G,支持5年系統迭代。 可實現四音區語音喚醒響應0.38秒,支持23種方言;25.6英寸AR-HUD集成紅綠燈讀秒、車道級導航。 Flyme Auto的降維打擊,讓燃油車首次在智能體驗上反超電車。這背后是吉利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智能化的核心不是硬件堆料,而是讓技術隱形于體驗。
動力方面,新車采用兩種動力組合,1.5T(133kW/290N·m)與2.0T(160kW/325N·m)均匹配7DCT,百公里加速7.4秒,WLTC油耗7.2L。同時,AI數字底盤每秒掃描路面500次,懸架阻尼動態調整,濾振效率提升15%。
對此,《一品汽車》認為,博越L的動力系統不再是冰冷的機械組合,而是具備“成長性”的智能伙伴。AI技術的引入,讓燃油車首次實現“千人千面”的駕駛體驗。 從人適應車到車適應人,博越L的AI云動力,讓每次駕駛都成為一場雙向奔赴。
站在行業媒體從業者的角度,《一品汽車》認為,第四代博越L的上市,不僅是單一產品的升級,更是吉利對產業趨勢的精準回應。于行業,它證明燃油車仍可憑借智能化重獲競爭力;于品牌,它彰顯吉利“技術立企”的長期主義;于用戶,它以10萬級價格提供30萬級體驗,重塑價值標桿。
而站在老車主的角度,我認為,當電車在顛覆傳統時,博越L正在重新發明傳統,這不是一場零和游戲,而是一次向更廣闊未來的共同躍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