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達成重要共識,除了中國的反制措施打疼美國之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這兩天,關于關稅方面,為什么說美國又敗了?在大幅降低對華關稅之后,特朗普的槍口又瞄向了誰?
這幾天,中美發布的聯合聲明無疑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一向囂張跋扈的美國主動對中國妥協,大大超出了外界的預期。在外界看來,這是中國反制措施打得美國沒有辦法,特朗普才決定大幅削減對華關稅。其實,如果我們再深究一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完全是中國自身發展的結果。
首先,美國打壓中國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發展太快,美國覺得對它構成了威脅,再次對中國下手。以2024年造船業為例,在這一年中,中國造船量占到了世界總量的五成以上,而美國的造船份額只占到了全球的千分之一,相比來說,中美單在造船業上的差距已經超過千倍。所以,從特朗普1.0開始,美國就開始了對華打壓,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對華發起的貿易戰。事實證明,特朗普1.0對華采取的打壓措施,不僅沒有實現目的,反而讓中國走出了一條內外雙循環的經濟發展模式。特朗普1.0之后的拜登時期,他在維持特朗普時期對華加征關稅的同時,開始加大了在其他層面對華打壓的力度:科技層面,美國對華采取“小院高墻”的政策,在對中國一些企業進行芯片斷供的同時,還想要在技術領域對華“卡脖子”。軍事層面,在韓國前總統尹錫悅上臺,徹底倒向美國之后,美國糾集日韓多次在中國周邊進行聯合軍演。不僅如此,美國還多次跟菲律賓進行互動,在南海問題上對抗中國。外交層面,美國組建各種對華小圈子,從奧庫斯協議到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美國盡一切努力拉攏亞太國家孤立中國。
即便如此,中國的發展依然沒有停止。所以到特朗普2.0時期,他還是祭出了1.0時期的關稅大棒,想要通過相同的方式來遏制中國發展。
其次,中國能選擇對特朗普說不的原因,也是中國快速發展。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制造業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所以,當美國開始對華加征對等關稅的時候,中國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經濟屬性來重構自身供應鏈,從而打破美國想要對華建立的貿易壁壘。而且,中國還牢牢占據著礦產資源開發技術方面的絕對優勢,這導致美國陷入了即使能夠獲得資源,也無法進行大規模開采利用的窘境。
所以,綜合這兩個方面,中國在關稅戰中取勝的秘訣,就是兩個字“發展”。只有不斷向前發展,美國能制約中國的領域就會越來越少;只有不斷向前發展,中國能扛得住美國施壓的底氣就越來越足。面對中國當前發展的形勢,也就難怪特朗普對華沒轍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兩天,美國對華小包裹征收的關稅也大幅降低。這說明中美關稅談判奏效,美方又敗了。從特朗普這兩天發布的對華言論能夠看出,接下來美國很可能還會進一步釋放對華善意,最終促成他在剛上臺就提到的訪華行程。
在這里,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特朗普之所以會對華加征對等關稅,除了打壓中國之外,還有收割中國,解決美國經濟問題的意圖。那在大幅降低對華關稅之后,美國又該如何解決經濟問題呢?這里就需要給大家公布一條消息,在中美達成貿易共識之后,特朗普已經調整槍口,向歐盟開火了。根據媒體報道,特朗普對歐盟使用了“更糟糕”“很不公平”等字眼。也就是說,美國在中國這邊失去的利益,特朗普準備從歐盟這里找補回來。
可以預見的是,美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戰或將爆發,作為美國長期的盟友,歐盟這一次也是被逼無路可走了。但如果歐盟選擇對美強硬的話,美國撤出俄烏談判,結束俄烏沖突又會成為新的問題。所以,現在的歐盟可以說是進退兩難。
不管怎么說,美歐之間的口水仗,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但這對于中國來說未必是壞事。因為如果歐盟真的和美國鬧翻的話,勢必會加強對華合作來減少美國關稅大棒帶來的沖擊。美國想要打壓中國,兜兜轉轉一圈下來,沒想到最終的受害者變成自己的盟友。這不僅僅是滑稽,更是一種宿命,很符合特朗普的性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