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光明日報》05版整版聚焦福建泉州活態傳承地方戲曲。報道包括:《聽,這座城市的古韻新聲——福建泉州活態傳承地方戲曲》《以時代精神創新激活地方戲曲》《高甲戲,從戲臺走向生活》。一起來看詳情——
《光明日報》2025年5月14日05版
《聽,這座城市的古韻新聲——福建泉州活態傳承地方戲曲》
光明日報記者 馮家照 高建進
福建泉州,這座世界遺產城市,以地方戲曲為鑰,解鎖傳統與現代的對話。當南音洞簫吹響宋元遺韻、梨園水袖舞動千年風華、高甲丑角演繹市井百態,古老文脈在當代舞臺煥發新生。
高甲戲《昭君出塞》劇照。資料圖片
在泉州,戲曲不僅是藝術,更是文旅經濟的“流量密碼”。《圍頭新娘》跨海巡演場場爆滿;梨園戲《陳三五娘》沉浸式演繹,游客化身“戲中人”穿梭古城……泉州市文旅局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扎實推進文旅融合,促進文旅消費持續升溫,品牌影響力輻射海峽兩岸。
數據見證戲曲“破圈”之力:2024年,泉州接待游客突破1億人次,旅游總花費超1200億元,同比增長超20%。戲臺方寸間,承載著泉州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的目標,更見證著非遺活態傳承的泉州實踐。當00后通過短視頻追看柯派丑角,當臺灣青年因戲曲尋根謁祖,當數字技術讓傀儡戲“活”在元宇宙,泉州正以戲曲為紐帶,編織連接傳統與現代、本土與世界的文化網絡。這座“戲窩子”城市,用青春語態講述著世遺之城的古韻新聲。
古老戲曲的“青春蝶變”
清晨,陽光透過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排練廳的窗戶,灑在演員身上。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陳娟娟正攜愛徒、二級演員陳情瑜打磨排練高甲戲《圍頭新娘》。陳娟娟飾演祖母烏英,手持發簪的深情形象,展現出兩岸同胞的血肉親情。
“發簪的故事聽了一遍遍,淚水浸透我心田。奶奶的思念是一根線,把海峽兩岸系心間……”陳情瑜飾演孫女飛燕,情感充沛、聲情并茂,唱出了對親人團圓深深的期盼。
古老戲曲如何實現“青春蝶變”,綻放新活力,讓更多年輕人參與傳承?泉州市推出促進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激勵措施,每年安排1000萬元推進非遺、戲曲資源保護傳承、創作創新、演藝傳播等,《圍頭新娘》等新編劇目獲重點扶持。
高甲戲是閩南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有300多年的歷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在南安市石井鎮岑兜村——這個被認定為高甲戲發祥地的古村落,制度護航化為具體實踐:南安市級財政專項撥款修繕古戲館,讓每一座房子、每一塊磚都有“戲份”;南安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教育局積極探索,創建“中小學生高甲戲傳承班”,從這里走出去的學生不少活躍在各大專業劇團;石井中心小學、岑兜小學將提線木偶、傀儡丑步法納入學校藝體課程,培養娃娃傳承人。
在資金扶持領域,泉州構建起“國家藝術基金+市級專項資金+社會資本”的多維支持體系。高甲戲《阿旺的幸福生活》和打城戲《火焰山》分別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2024年度資助小型劇(節)目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
更值得稱道的是“訂單式”人才培養機制:安溪縣由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牽頭,聯合福建藝術職業學院、泉州藝術學校與安溪縣高甲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設立安溪藝術學校,開設高甲戲表演、器樂演奏等專業,畢業生定向輸送至藝術院團。這種模式保障了人才梯隊建設,安溪高甲戲劇團近年排演的《李光地》《莫耶·延安頌》等精品劇目,皆出自該體系培養的人才之手。
舞臺上數字與傳統的“千年對話”
暮色中,位于泉州市洛江區洛陽橋畔的余慶樓古厝燈火通明,紅磚廊柱間懸掛著泉州花燈,光影斑駁。觀眾黃先生手持電子票券踏入院落,耳邊傳來悠揚的南琶與洞簫聲,仿佛瞬間穿越至宋元時期的泉州。舞臺并非傳統鏡框式,而是以古厝七進空間為戲曲的天然布景:前廳是元宵燈會初遇的市井街巷,中庭是荔枝私會的閨閣繡樓,后花園則化身私奔離別的碼頭……觀眾手持“通關文牒”,隨劇情推進穿梭于時空碎片中。
梨園戲《陳三五娘》在始建于民國時期的泉州洛江余慶樓進行沉浸式演出。資料圖片
泉州梨園戲《陳三五娘》演出突破傳統鏡框式舞臺,利用古厝空間構建“行進式敘事”,觀眾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劇情推進的“變量”。
“泉州作為世界遺產‘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將洛陽橋、古厝建筑等與戲曲結合,通過沉浸式演出活化歷史場景。”泉州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這場沉浸式演出自2025年推出后,“一票難求”已成為常態,甚至出現黃金周加演至30場的火爆場面,上座率100%,年輕觀眾占比達70%。演出融合梨園戲、掌中木偶、妝糕人等6項非遺技藝,成為Z世代打卡泉州的“文化必選項”,吸引游客“為一部戲,赴一座城”。社交媒體上有網友表示“先訂戲票,再訂機票”,“。
什么?機器狗與提線木偶在對抗!
你沒聽錯!5月4日,在海絲泉州戲劇周啟動儀式的舞臺上,由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一級演員沈蘇革攜青年演員許思思、陳新(機器狗操控人員)共同呈現的創新節目《機靈偶遇》引發關注。
機器狗加入傳統提線木偶戲表演。資料圖片
演出中,傳統提線木偶“靈猴”與杭州宇樹科技研發的機器狗同臺互動。演員通過懸絲精準操控木偶做出跳躍、翻滾等動作,科技團隊則實時操控機器狗完成同步表演。兩種截然不同的操控藝術集合在一起,展現了非遺技藝與現代科技的創新融合,觀眾席爆發的驚呼將數字與傳統的“千年對話”推向高潮。
“原本遺憾未能搶到演出票,沒想到在參觀府文廟時偶遇這場露天表演,傳統木偶與機器狗的配合充滿驚喜。真是大開眼界!”來自云南的游客宋敏怡告訴記者。
南音曲譜在電子震蕩中重構聲波矩陣,梨園戲科步被街舞算法編譯成代碼,南北琵琶的交流從宮商角徵羽到搖滾樂符……在泉州,傳統戲曲早已披上新衣。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泉州共開展150多場公益性惠民演出,線下參與觀眾超20萬人次。
非遺成為“可帶走的文化記憶”
絳紅帷幕徐啟,梨園戲旦角踩著碎步自畫中踏出,指尖蘭花微顫;忽而鼓點驟密,高甲戲丑角翻著筋斗躍入光影,詼諧身段掀起滿場笑聲……2023年,大型情景文藝演出《遇見·泉州》以現代舞臺藝術有機融合了南音、梨園戲、提線木偶戲、高甲戲等泉州“戲窩子”精華,讓許多游客念念不忘。
創新模式打破傳統劇場邊界,推動戲劇藝術深度融入城市公共空間,泉州將文化記憶作為“演藝+文旅+產業”融合的實踐延伸,福建省文旅廳打造的“周末戲相逢”品牌活動已形成常態化機制。該活動創新采用零距離快閃互動形式,將南音、梨園戲、高甲戲、提線木偶戲等十二項非遺劇種引入標志性文旅地標及基層社區。
2025年以來,泉州在各縣市區重點景區及文化場所開展不間斷公益演出,平均每周呈現1~2場高品質沉浸式表演,構建“處處有戲、時時可觀”的全域文旅新場景。
不僅如此,泉州還在文創產品領域推陳出新。木偶戲經典劇目《鐘馗醉酒》角色的冰箱貼;小舞獅提線木偶……這些融入非遺元素的文創產品就藏在這座千年古城的大街小巷,給游客帶來不經意的驚喜。
記者走進西街“鯉物”文創店時,不少游客正在排隊購買文創產品。“這個南音手搖木制音樂盒很有意思,讓我眼前一亮。”山西游客郝女士見到“南音”系列文創甚是喜愛,一下買了2個音樂盒、5個冰箱貼。
“文創產品為游客提供了‘可帶走的文化記憶’,融入了非遺元素的文創產品尤受歡迎。”“鯉物”文創店創始人黃躍昆對記者說,不僅戲曲元素文創廣受好評,店里的爆款“滴水獸”冰箱貼,每逢五一、國慶等節假日,僅當月就能賣出2000個。
為了讓更多游客有“可帶走的文化記憶”,泉州文旅集團創辦的潤物市集已實現每周二至周日日常化營業。今年五一,泉州文旅還贈送派發2500份文創好禮,“世遺泉州·全域旅游卡”整合453家業態,帶動節日消費超30億元。
從“看戲”到“入戲”,從“觀光”到“沉浸”,文旅融合催生的新場景,讓游客在食、游、購、娛中深度感受“泉州有戲”的獨特魅力。
當暮色浸染開元寺的飛檐,古城的街巷仍回蕩著南音的弦索叮咚。游客們提著裝滿“滴水獸”與“小舞獅”的文創紙袋,指尖還殘留著木偶戲音樂盒的余韻;戲臺上水袖與全息投影的刺桐花影尚未散盡,潤物市集的燈火已為下一場相遇悄然亮起。這座“戲窩子”城市用千年文脈織就的錦緞,化作游客掌心的溫度、行囊中的印記,成為世遺之城最鮮活的注腳——泉州有戲,戲在人間煙火里,戲在可觸摸的時光中。
【專家視點】
《以時代精神創新激活地方戲曲》
宋美杰 高雨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如何突破地域局限、與現代生活接軌,是地方劇種傳承發展的重要課題。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打破傳統舞臺與觀眾的物理隔閡,4K全景聲粵劇電影《白蛇傳·情》融合了國漫與電腦動畫,青春版《牡丹亭》讓昆曲觀眾群體平均年齡下降了30歲……舞臺上,古腔古調依舊,臺下卻多了許多手持熒光棒的年輕面孔,“去劇場過周末”已經成為文化消費新場景。
從“非遺”到“頂流”,從“小眾”到“出圈”,地方戲曲“逆襲”的背后是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創作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不斷探索。在科技融合、敘事重構、人才培養、文旅聯動等創新舉措的推動下,傳統地方戲持續煥發新活力,走進更多年輕人的視野。
以科技構景提供沉浸體驗,開拓多維感知的場域。傳統戲曲講究虛擬寫意,“一桌二椅”即完成了舞臺布景,而年輕觀眾更偏愛感官刺激與沉浸式體驗。眾多地方劇種正探索利用影視技術、混合現實、人工智能創新舞臺設計與互動體驗。上海越劇院打造的沉浸式戲劇《黛玉葬花》采用MR(混合現實)技術構建了一個“數字大觀園”,觀眾可穿梭于虛實交錯的園林裝置間,更好地理解文本和表演。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延伸了戲曲的美學邊界,回應了青年對“參與式”文化消費的偏好。
以敘事重構喚起情感共鳴,打通代際理解的通道。地方戲曲多用方言演出,高腔大調、四平八穩,因此讓年輕觀眾“愿意聽”“聽得懂”是地方戲曲“出圈”的關鍵。越來越多創作者選擇在尊重本體的基礎上進行內容重構、語態翻譯,建立戲曲與當代表達之間的共情通道。新編京劇《霸王別姬》取消傳統念白,改用字幕,使整體節奏更貼近現代戲劇。秦腔《楷模村》、長沙花鼓戲《花豬司令》、錫劇《裝臺》……地方戲從“講古”轉向“講我”,關注現實生活,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時代畫像。
以青年演員擔當舞臺主角,接續古老藝術的傳承。針對青年人才“挑大梁”機會較少的問題,一些地方劇團嘗試通過“因人設戲”的方式實現精準培養。傳承不是復制,更不是“替身式”模仿,青年不再被定義為傳統技藝的“繼承人”,而成為用新語態傳播傳統的“文化共創者”。當然,青年演員的加入不能只是“顏值化”“偶像化”,而應構建完整的職業路徑與支持系統。只有當青年“想學、能演、演得好”,地方戲才真正擁有了向未來延展的內在動力。
以戲曲名片打造文旅IP,激發文化消費的動能。地方戲曲往往誕生于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其唱腔、節奏和動作風格蘊含著濃郁的地方色彩。近年來,“非遺+旅游”“戲曲+街區”的融合業態不斷涌現:從浙江嵊州越劇小鎮、江蘇淮劇小鎮,到湖南長沙的“戲曲一條街”,各地通過場景化打造與文創集聚,使地方戲成為可駐足、可打卡、可消費的日常文化體驗,實現文化與產業共生共榮。
從文化生態來看,地方戲年輕化不僅是傳播層面的熱鬧,更是產業鏈條上的重構。傳統戲曲與城市文旅深度融合,正催生出一種“戲曲+”的新業態樣本。傳統戲曲不再是單一的演出產品,還成為體驗產品、審美產品、時尚產品。新業態不僅帶來文化消費方式的升級,也促進了傳統文化資源產業化利用。
地方戲的新生,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文化領域的一個生動注腳,體現了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的實踐路徑。在傳統與現代的對話中,應遵循“學古不泥古”的原則,深入群眾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通過解構與重構賦予傳統符號當代價值,更好地彰顯時代氣派、滋養人民心靈。用藝術規律駕馭技術革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滿活力地走向未來。文脈奔涌、聲聲入心的地方戲,必將在守正創新中譜寫新時代華章。
(作者:宋美杰系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授,高雨琪系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科研助理)
【一線講述】
《高甲戲,從戲臺走向生活》
講述人:
福建省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主任 周杰俊
作為扎根一線的戲曲工作者,我深知每一聲鑼鼓、每一句唱腔背后,都凝結著無數人的心血與期盼。
在福建泉州這座“閩南戲窩子”里,高甲戲如刺桐花般扎根千年。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甲戲承載著閩南人的精神血脈,而《圍頭新娘》正是這片沃土上綻放的時代之花。第十七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名單公布,泉州高甲戲《圍頭新娘》光榮上榜,給我們帶來了巨大鼓舞。我們更加堅定:高甲戲的傳承,既要仰望星空——用精品力作講好中國故事,更要腳踏實地——讓戲曲走進千家萬戶。
去年在岑兜村“娃娃傳習所”,看著孩子們穿著縮小版戲服蹣跚學步,我深深感到: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延續傳統文化生命力,深耕民族精神家園的“雙向奔赴”。我們與泉州第五中學、泉州師范學院第二附屬小學、泉州新隅小學等學校結對子共建,積極探索戲曲教學進課堂,促進戲曲通識普及教育常態化。短短的時間里,高甲戲“戲曲教學進課堂”活動成果豐碩。共建學校傳承創作的高甲戲《連升三級·求親》《騎驢探親》《送水飯》《掃秦》等作品喜摘“小梅花”和“小梅花優秀集體節目”榮譽稱號。當看到00后青年演員陳德佳在第十六屆福建省戲劇水仙花獎比賽拔得金獎頭籌、安溪05后演員在抖音直播高甲戲變裝收獲百萬點贊時,我深信,戲曲的種子,終將在青年心中長成參天大樹。
在泉州古城,高甲戲早已融入城市血脈。我們積極參加“非遺進景區”活動,在府文廟李文節祠、天后宮古戲臺持續開展惠民演出。今年五一,我們108位“簪花武士”在泉州重現宋江陣,千年的記憶如今在文旅融合的東風下再度上演,現場觀眾驚嘆不已。我們創新編排了“黃蜂出巢”“八卦陣”等十大陣法,結合高甲戲的“吐火”“擲鐃鈸”絕活,讓古老兵法煥發新生。這些實踐讓我們懂得:非遺保護不僅是建博物館,還是讓傳統文化成為可觸摸、可體驗、可消費的城市IP,讓古老戲韻從戲臺走向生活。
此刻,窗外刺桐花綻放,戲臺鑼鼓又將響起。我們愿做永不停歇的擺渡人,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讓高甲戲這艘“文化之帆”,載著閩南人的鄉愁與記憶,駛向更遼闊的海洋。
(光明日報記者馮家照采訪整理)
點贊、在看、轉發
大伙兒互相提個醒
一審:方銳
二審:王慶平
三審:莊梅芳
來源:光明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