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灑在青石板鋪就的院落里,一群孩子圍坐一起,跟著銀發蒼蒼的老教師學唱南音;傍晚時分,村口的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操場上,一群少年追逐著磨得發亮的足球,歡呼聲驚飛了屋檐下的麻雀……在惠安縣的城鄉阡陌間,一座座“重生”的舊村部、老校舍,正化作鄉村青少年的成長樂園。近年來,惠安縣關工委以“扎根鄉土、盤活資源、做優服務”為理念,持續深耕育人沃土,不斷滋養鄉村未來。
閑置空間變身“活力磁場”
“這個村人口有多少,旁邊有學校嗎?”新年伊始,帶著對鄉村孩子們的關心和牽掛,惠安縣關工委領導班子開啟了2025年度新建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建設的勘察調研……
自2012年起,惠安縣關工委堅持貼近、服務農村青少年價值取向,按照“一場”(籃球場)“一欄”(宣傳教育欄)“六室以上”(功能館室)標準,從區位優勢、輻射范圍、軟硬條件等方面全面考量,通過精準摸排閑置資產、多方籌措建設資金、因地制宜改造設計,最大程度將閑置陣地轉化為青少年活動場所,并以每年平均每個活動中心2萬元經費實行差額獎補,保障中心長效運轉。
螺陽鎮霞光村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開展少年科普器具體驗課
書架上各類青少年讀物整齊成列,繪滿航天主題涂鴉的科技室氛圍滿滿……走進螺陽鎮霞光村改造的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閑置多年的舊館室完成了華麗轉身?!霸谶@里能學美術、學書法,還有各類科普教具,上周我還學會了制作燈籠!”二年級的學生小林興奮地展示著他的作品。像這樣的“空間魔法”在惠安共有30個,通過騰挪一點、整合一點、新建一點,基層“沉睡空間”陸續被激活,實現各鎮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覆蓋率100%,惠及青少年近10萬人次。
愛心接力滋養“希望田野”
每逢周日,現年68周歲的張平元都會準時出現在惠安凈峰鎮西頭村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為30多名學生免費教學南音,從他這里“畢業”的學生已有上百名;在惠安縣輞川村青少年活動中心,守望孩子們的老同志陳建山每天一早便趕班車到輞川村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保障孩子們有干凈舒適的學習環境……
惠安縣凈峰鎮西頭村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開展暑期南音公益課堂
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規范化管理,惠安縣關工委成立以同級黨政領導和相關部門、群團組織參與的領導小組,實施“1+N”即“一名‘五老’總負責,一館室一責任人”制度,組建起“五老”人員為主體的專兼職管理隊伍30支356人。
“老支書+大學生”“老科技工作者+創客青年”……隨著青少年活動中心的知名度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這個團隊,他們有專業過硬的專家學者、熱心公益的大學生、有奉獻精神的市民……今年寒假期間,惠安全縣共有175名志愿者參與服務。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惠安縣關工委“人才反哺”機制,曾有32名受縣關工委資助的貧困大學生在寒暑期返鄉后主動加入志愿者隊伍,形成了“被照亮者成為點燈人”的良性循環。
多彩活動點亮“心靈之光”
教師在梅莊村的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教書法
周末下午,梅莊村的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準時熱鬧起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莊永堂握著學生的手,在毛邊紙上落下“人”字第一筆。斑駁的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滿墻的學生作品上,與孩子們的笑臉相映。
近年來,惠安縣各級關工委持續深化“村校協同、聯手關愛”辦班模式,鼓勵各活動中心積極開展各類教學活動,先后開設涵蓋藝術類、益智類、文化類、體育類等課程168門。同時致力深化“一中心一品牌”建設,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課程,推動涌現出西頭的南音、前型的剪紙、五峰的象棋、潮樂的花燈等特色項目20個。
“公益九月”活動走進凈峰鎮西頭村
為進一步延長活動鏈,惠安縣關工委還特別注重鏈接各類優質資源下沉活動中心,每年常態化開展“大手牽小手,共筑中國夢”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義寫春聯下基層、“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活動近20場次。2024年,惠安縣關工委成立35周年之際,還組織由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文保領銜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名師工作室成員,深入30個活動中心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巡講”活動,推動書法、南音、民樂等傳統文化課程與紅色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課業輔導、心理疏導等基礎服務深度融合,既守住文化根脈,又筑牢成長基石,點亮鄉村孩子們的希望之光。(文/圖 惠安縣委老干部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