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我們說到,經歷春節檔《哪吒2》獨霸+金融資本參與炒作后,電影市場完全被榨干,事實上已進了ICU,現在票房過2億的,也要當成一件大事來宣傳。
馮小剛+趙麗穎的《向陽·花》就是市場寒冬中,好不容易實現盈利的項目。
究其原因:是馮小剛腦子還算活絡,華誼可調動的資金不多,自知現在沒條件搞“高投入→高回報”的項目,所以制作+宣發盡可能地省錢。
場地是借河北女子監獄(友情價)實景拍攝,群演找的刑釋人員,置景費才680萬元。
趙麗穎片酬不直接給,而是部分作為個人投入按分成給,把片酬壓在成本的18%以內。
然后宣發這塊2000萬人民幣,找的是司法機構共同推廣。總投入差不多5700萬人民幣。
當前票房是2.29億,分賬收入7600多萬,刨去成本,也有個小2000萬,然后加上流媒體版權3000萬,這回報相對投入真還算可以。
但對比白百合的《失戀33天》,回報上還是不如的,《失戀33天》投了1500萬不到,含制作費890萬,宣發600萬,撬動起3.5億票房。
這個對比說明什么?
拋開本子主創,說明現在大銀幕實在太難做,制作和宣發再省也得過去的3-4倍,這種還算小成本項目,要實現盈利,小成本也得上2億票房。否則,就得虧錢!
所以,延續我們之前的那個話題,類似趙麗穎、肖戰這些近期從小熒屏轉向大銀幕的藝人,認知上要有所改變,別以為演電影就是資源升級。
電影市場現時已經式微,進ICU了,制作方找你們來,就是想借你們的流量,充當腎上腺素,激活這個垂死的市場,而不是給你們安排什么香餑餑。
真有香餑餑的話,我之前說的章子怡、周冬雨,還有周迅、張靜初、江一燕,以往大銀幕的大咖小咖們,近些年也不至于動靜變得越來越小了。
劉亦菲得虧思路清楚,轉軌回影視劇市場,否則,一年1-2部票房低于期望值的作品,真要把自己口碑透支光了。演藝咖位這塊掉還不算,商務層級也得跟著掉。
所以,真別太把頂流光環當回事,命再硬,硬不過大勢。
給這兩位的建議是:
①品質有保障的小成本項目可以適當搞一些,也就是票房2億能回本,3億算優秀的。這種呢,粉絲+路人,一起努努力,能支棱起來。接大制作,應當比制作方更為謹慎。
②重心呢,還是應該放影視劇上,特別是高品質影視劇,比如試水中的12集劇。把自己作為流媒體和衛視的優質內容貢獻者,比在大銀幕待價而沽,要靠譜得多。
傳統收費視頻模式已到了迎來顛覆式變革的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