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遠明 鄭珂 王昕珂
開年舉行的2025年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上提到,強化藝術精品創作生產,做好京劇《燕翼堂》的打磨提升。
這部戲自2021年推出以來,已獲得“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等獎項,可謂載譽無數,“起點”頗高。下一步打磨的方向在哪?如何提升?
攝影 董潔
5月12日晚,山東省京劇院內,復排版《燕翼堂》首次在舞臺上完整呈現,所有演員及工作人員用一次成功的大彩排給出了答案。
復排后首次彩排
整部戲全環節的一次大檢驗
《燕翼堂》根據沂蒙老區紅色革命家族“燕翼堂”的事跡改編,講述了“燕翼堂”第十五代掌門人、劉氏家族族長劉合浦在早期革命工作者劉曉浦、劉一夢等家族成員影響下,由奉行“明哲保身,中立求存”到逐漸認識到“無國便無家、國寧家才安”,毅然毀家紓難、覺醒反抗、投身革命的動人故事。
當晚9時許,整場戲在“炸毀”的燕翼堂廢墟中謝幕,所有演員站在臺上不曾離開,靜靜等待導演周龍對演出的總結。演員的哪個動作還能表現得更好,音樂、燈光等哪一處配合得還能更融洽……周龍近乎嚴苛的“精雕細琢”,正是對藝術敬畏的寫照,對每一處細節進行追問,為的是讓復排版《燕翼堂》 以更深刻的人性表達、更精湛的藝術呈現,叩擊觀眾心靈。
“這次彩排算是一個階段性的工作,是表演、音樂、多媒體、舞美、燈光、舞臺調度等多部門調整后第一次完整呈現,我們也檢驗一下整體的效果如何,看看哪些地方還需要進一步磨合、提升。”周龍表示,此次復排將為到來的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積蓄力量。
精品再煥新
一次整體的打磨提升
京劇《燕翼堂》復排后的版本,主創團隊將重心放在“人性”的深度開掘上,重點對人物進行塑造,刻畫情感。
在表演中,從劉增韻就義時一個眼神的悲愴,到劉合浦毀掉燕翼堂時顫抖的身段,處處可見人物血肉之軀的掙扎與升華。
山東省京劇院院長劉建杰在戲中飾演劉合浦,他坦言,舞臺容不得一點瑕疵,必須用心用情去表演。現代戲對角色的塑造十分重要,每一次演繹后劉建杰都“夜不能寐”,角色的精神重壓與情感爆發,讓他精神一直處于高度的亢奮狀態。
這種對人性的凝視,延伸至舞臺的每個細節。劇本逐字推敲,強化人物情感邏輯;作曲調整為京劇樂隊、交響樂隊,以交響樂烘托悲壯氛圍;多媒體投影技術則讓舞臺呈現更有沉浸感……
正如飾演劉高氏的演員吳雪靖所言,“在此次復排中,(編劇之一)王宏老師在演員的念白、人物塑造等方面再次給我們講解,唱腔、音樂方面陳建忠和金亮老師一直在現場指導,周導對角色、舞臺感覺進行細致分析,讓我們對人物的理解有了升級的認識。”
通過此次復排,飾演劉增韻的演員劉棟也感覺自己有了進步。“作曲老師在唱腔上做了一些改動,人物表現得更加細膩,感情表達上更準確。”
十年磨一戲
打造留得下傳得開的精品
《燕翼堂》的復排,不僅是藝術層面的攀登,更讓紅色精神在劇院的土壤中扎根更深。山東省京劇院始終將革命題材創作視為使命。《奇襲白虎團》《紅燈記》《沙家浜》以及《智取威虎山》等大戲的成功,讓劉建杰深知,精品的誕生,需要拿出“十年磨一戲”的精神不斷打磨。
“《燕翼堂》從推出后,演出一直不曾間斷,今年年初,劇院開始醞釀復排事宜,從開始部署到彩排重新立上舞臺,用了三四個月的時間。”劉建杰表示,此次復排,是從演出的各個細節進行打磨整體提升。“接下來,我們還想把這部戲打造得更加熟練,想把它打造成一個能夠留得下、傳得開的精品,我們將奔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復排前,《燕翼堂》剛剛在福建莆田莆仙大劇院精彩上演。有專家現場看完點評:《燕翼堂》把創新精神貫穿創作生產全過程,努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實踐路徑,提高文藝原創力,大膽探索紅色題材京劇的表現手法,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效結合,增強了文藝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
一部精品劇目的復排,絕非對過往創作的簡單復刻,而是一次對藝術生命力的深度挖掘與重塑。只有守正創新,賦予劇目時代性,打磨提煉,以真情滌蕩心靈,才能讓作品“高山起高峰”。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