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是如何讓特朗普屈服的? 法國媒體覺得,北京做對了四件事
中國這回可是給全世界打了個樣!誰能想到,被美國貿易大棒掄了這么多年的中國,這回居然把特朗普逼得主動低頭了?這事可沒表面那么簡單,法國媒體扒拉出來的四招殺手锏,招招戳中美國命門,愣是把"美國優先"變成了"中國說了算"。
要我說啊,這背后藏著的是二十年來全球格局的乾坤大挪移,更是中國把老祖宗"上兵伐謀"的智慧玩出了新花樣。
2025年5月12日,中美在瑞士日內瓦發了一份聯合聲明,讓全世界都為之松了一口氣。
美國宣布取消91%的對華加征關稅,暫停24%的“對等關稅”90天,只保留10%的基準稅率;中國也同步取消了相應比例的反制措施。
《法國世界報》評論說,這看起來像是雙方各退一步,但實際上是中國用一套“精準組合拳”逼得美國不得不讓步,可以說是中國的一次外交勝利。
法國《世界報》最近發了一篇標題為“中國是如何讓特朗普低頭”的文章,里面分析這場貿易戰時,第一個提到的就是中國手里的“稀土牌”。
不得不說,這張牌打得相當巧妙,不急不躁,卻讓對手心里發慌。
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
中國進行的這場反抗美國主導地位的斗爭,在政治上是具有凝聚力的。大多數中國人都表示,盡管中國的以出口為主導的地區在關稅戰中付出了代價,但他們仍然支持北京當局的抵抗的立場。中國的外交也一再重申,決心“奉陪到底”。北京一直要求美國從零開始,進行更尊重北京的對話,進行平等的對話,在實施制裁前先談判。
特朗普政府最后的王牌,就是企圖借助關稅威脅來拉攏其他國家,試圖構建對華包圍圈。但這一如意算盤也被中方的《不跪》視頻無情打破。視頻明確傳達了一個信息:任何對美國卑躬屈膝的國家,最終都難逃被宰割的命運。
中國的這句"不跪",不僅僅是對美國的強硬回應,更是向全世界發出的莊嚴宣告。這充分表明,中國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和信心來捍衛自身利益,任何想要通過威脅和訛詐來讓中國屈服的企圖,都注定要碰一鼻子灰。
這局棋,中國至少在四個關鍵地方出了招,而且招招都挺厲害。
第一張牌:點到痛處,“卡”你的命門
這第一招,就奔著對方的“要害”去了。啥要害?那些沒有就玩不轉的高科技、硬家伙制造里,少不了的稀有金屬。
尤其是被稱為“工業黃金”的稀土,我國在全球供應鏈里那是絕對的主力。導彈里、戰機上、甚至手機芯片里,哪樣不要它?所以,當北京這邊放出點風聲,說要更嚴格管管某些戰略級、尤其跟軍工沾邊的重稀土出口時——這動靜可太大了。
這不是簡單地全掐斷,而更像是一種精準的點穴。民用什么的可能還行,但那些美國軍方和尖端科技特別依賴的,只要有一點點不確定性,就夠華盛頓心驚肉跳的了。
想想看,美國下一代戰機這些大項目,都得指望特定稀土“喂飽”才能造出來。萬一鏈條斷了或者不穩了,項目就可能拖延甚至停擺。這種潛在的戰略損失,哪個大國受得了?稀土,就像一把懸在美國頭上的劍,逼他們得掂量掂量,為了貿易摩擦跟中國徹底翻臉,值不值。
第二張牌:底盤夠穩,還能轉頭找新路
貿易摩擦一來,中國對美出口肯定受傷,這是意料之中的痛。但中國經濟的“家底厚”,市場實在太大了,加上朋友遍天下,硬是扛住了,而且還找到了新方向。
數據不會騙人。一邊是對美國貿易額跌下來,另一邊呢?中國跟“一帶一路”上的國家、跟東盟、跟歐盟的貿易額卻噌噌往上漲。
特別是電動汽車、太陽能設備這些新玩意兒,成了新的增長點。東南亞各國對“中國制造”照單全收,非洲對新能源車越來越喜歡,甚至一些中東哥們兒也大筆大筆地從中國下單。
這就是所謂的“東方不亮西方亮”,充分說明中國出口的東西越來越多樣化,買家也越來越多,不是只盯著美國一家了。
再說,中國政府也及時拿出了應對招數,鼓勵本來打算出口的東西轉賣到國內,還推出各種政策刺激老百姓掏錢消費。這種一手抓國外新市場,一手深挖國內潛力的“雙循環”策略,讓中國經濟頂著外部壓力,依然能穩穩當當地往前走。
第三張牌:老百姓一條心,就是硬氣
一個國家外面打硬仗,家里穩不穩太重要了。這回貿易摩擦,中國老百姓表現出來的團結勁兒,讓不少老外都挺意外。
大家心里都明白,國家是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所以普遍理解并支持。就算有些做出口的小地方、小公司短期內是難受了點,但整體上,大家的心態還是挺平靜的。
這種強大的“自己人”力量,讓政府在外面談判、博弈的時候,腰桿子挺得更直,手里有了更多能騰挪的空間。中國人骨子里就有那種“為國分憂”的勁頭,還有“存點糧防饑荒”的憂患意識。
這種幾千年沉淀下來的文化底蘊,讓整個社會在遇到困難時,更容易擰成一股繩,共渡難關。你再看看一些西方國家,習慣了超前消費,手里沒多少存款,物價一漲、貨架一空,老百姓的抱怨和對政府的不滿分分鐘就能爆炸。
第四張牌:看穿你心里,知道哪兒疼
最后一招,也是高明的一招,那就是北京把美國國內的政治生態和老百姓心里的小九九,琢磨得透透的。美國的領導人做決定,哪能不看民意,不看選票?
貿易摩擦一直搞下去,美國老百姓肯定跟著遭罪,物價會上漲,尤其影響他們日常生活。當超市里很多東西開始買不到,當港口的集裝箱堆積如山,那些靠碼頭、靠卡車運輸吃飯的人失業,這種經濟壓力很快就變成了政治麻煩。
尤其是一些選舉時總是搖擺不定、哪邊都可能贏的關鍵州,那里的選民對物價、對失業率變化最敏感不過了。聽說連美國財政部自己內部,都擔心過這關稅長期搞下去頂不住。
所以,中國在想反制措施的時候,據說也特意研究了這些,力求讓對方的痛感最大化,點到那些讓美國政府最難受的點上,這樣他們才有可能愿意回到談判桌好好談。
結語
你看,這回貿易摩擦能暫時緩和,真不是一拍腦門的事兒。它里面包含了資源牌、經濟牌、民心牌,還有對對手心思的精確把握。中國通過在這些方面有板有眼地出招,硬是給自己爭取到了一個更有利的局面。
這盤棋還沒下完,但中國這幾步“變手”,確實給后續的走勢,增添了不少值得我們好好看看的戲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