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發布《關于表彰廣東省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組織工作先進單位和優秀作品的決定》,汕頭有3部作品同時上榜,分別為紀錄片《中共閩粵贛秘密交通線傳奇》、歌曲《英雄之歌》和電影《暴風》。
其中,汕頭原創歌曲《英雄之歌》憑借獨特魅力脫穎而出,榮獲優秀作品獎,成為傳播潮汕文化的一張新名片。近日,記者采訪了主創團隊及音樂界專家,了解歌曲創作故事。
歌曲《英雄之歌》以國家級非遺項目潮陽英歌為創作靈感,用現代音樂語言詮釋潮汕傳統文化,展現潮汕人英勇豪邁與團結協作精神,由汕頭本土音樂人集體創作。其中,由余培煌、李毓、李澤楷作詞,李毓、李澤楷、宋亦樂、J.six作曲,宋亦樂、李毓、李澤楷演唱。
“我們寫過非常多有關潮汕題材的歌曲,包括番客、潮汕人在外地打拼的故事,但我們沒有寫過有關于英歌舞的歌,所以這次特別邀請幾位潮汕非常有實力的前輩音樂人一起合作,創作了這首有關英歌舞主題的歌。到混音完成的時候,超過半年的時間。”汕頭市潮語歌曲協會理事李毓(香菇)擔任歌曲制作人、作詞、作曲、編曲、主唱、監制,談及歌曲創作初衷,他說道。
歌曲中
海螺吹奏等地域音效的運用
生動再現潮陽英歌
“以舞祈福”的熱鬧場景
歌詞則融入生動的潮汕方言
極富地域特色
激昂的節奏、鏗鏘的歌詞
充分展現了潮汕人
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
“作品創新融合國語演唱,潮語說唱與潮陽話吆喝聲,讓英歌舞剛健雄渾的氣質撲面而來。演唱者的演繹充滿張力,既保留了傳統民俗的粗獷豪邁,又通過現代音樂語言拓寬了傳播邊界。”在汕頭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蔣聲欣看來,《英雄之歌》從編曲上,時尚節奏與國風韻律碰撞出活力火花,充分凸顯了潮汕英歌舞的精氣神,展現了汕頭的文化底蘊和城市活力,引發廣大聽眾尤其是潮汕人的強烈共鳴。
《英雄之歌》作曲、演唱者,汕頭市潮語歌曲協會常務副主席宋亦樂告訴記者,他從小生長在潮汕,對潮汕英歌舞印象深刻,這種鏗鏘有力的舞蹈,以及潮州音樂、潮汕文化特別震撼,當時拿到歌詞的時候,覺得這首歌寫得特別有力量,能夠反映出潮汕英歌舞的血性。“對于我來說,這首歌也是一個挑戰,特別是其中有一段是說唱的,這一次我用自己的理解把這首歌盡力地演繹好。”宋亦樂說。
作為對潮汕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精彩演繹,《英雄之歌》上線后迅速引發共鳴,成為首個登上“學習強國”全國平臺的潮語音樂作品。專家們認為,這是傳統文化創新表達的典范之作。
《英雄之歌》的成功
展現了潮汕文化
在新時代的創新活力
為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提供新思路
是一個潮汕文化
在新時代背景下
深挖本土文化資源的優秀范例
“歌曲上傳到‘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也拿到了廣東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這也是我第二首拿到這個獎項的作品,第一首是潮語歌曲《一封番批》。”汕頭市潮語歌曲協會副主席余培煌擔任該歌曲的作詞、策劃、監制,他表示,經過幾個人半年多的努力,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把想說的話通過音樂,通過歌曲的形式推到社會各界,包括更大的平臺,讓更多人可以領略到潮汕文化。
“《英雄之歌》以潮汕英歌舞為主題,從制作上已經達到一流水準。此次摘得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實至名歸。”蔣聲欣認為,整首歌既是獻給潮汕文化的英雄禮贊,更是一張向世界遞出的民俗文化新名片,讓傳統在潮流中煥發新生機,這不止是潮語音樂的突圍,更是一場誠邀世界共舞的文化盛宴。
來源:汕頭融媒集團 感謝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