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山貓】
當地時間5月13日,美國空軍參謀長戴維·阿爾文上將在其個人社交媒體X(原“推特”)賬號上發布一條推文,稱美國空軍將繼續保持“速度、敏捷性和殺傷力”的全球典范地位,現代化意味著能力與威脅相匹配,并部署一系列“能夠為對手制造獨特困境”的裝備,同時確保處于成本曲線上的“有利位置”。
在這篇推文中還附帶了一張圖表,內容是對比美國空軍目前服役的第四代、第五代戰斗機以及未來的“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包括最近官宣的波音第六代戰機F-47和協同作戰飛機(CCA)。
阿爾文上將推文中所附帶的這張圖表
美國“戰區”網站(The War Zone,TWZ)在對此的報道中稱,這張空軍參謀長本人發表、帶有美國空軍logo的圖表,已經屬于某種意義上的“官方指標”:比如圖中標識了NGAD有人戰機F-47將“擁有超過1000海里(約1852千米)的作戰半徑”、以YFQ-42A和YFQ-44A為代表的CCA作戰半徑則“超過700海里(約1296.4千米)”;二者均為了執行“空中優勢”(Air Superiority)任務;F-47有超過2馬赫的最快飛行速度和“隱身++” (Stealth+)、CCA的最大速度則是“機密”和正常水平的“隱身”(Stealth)。另外,圖片中還列出的信息有,它們均將在2025-2029年之間“可操作”(原文Operational,參考圖表中其他型號,也可理解為“可部署”),F-47要生產超過185架、CCA則生產超過1000架等等。
圖表中關于F-47和兩種CCA的部分(局部)
報道表示,NGAD的有人戰機部分(已經確定為波音F-47)一直以來其航程和總體性能都是相對重要和熱門的話題,而穿透和深入對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防區是波音六代機的一個“重要特征”。一些主張認為,航程和續航能力的重要性遠遠在其他性能指標之上,但也有不同觀點認為,應該采取類似傳統戰機相對平衡的設計。總之這一“超過1000海里”的作戰半徑比現役其他戰機明顯提升,但不像一些激進觀點所認為的,在未來對抗先進防空系統時那樣必要。
此前美國海軍下一代戰斗機(F/A-XX)所透露出的目標也包含大航程與作戰半徑,該計劃的指標是比美國海軍現役戰機航程高出大約25%。目前,F-35C航程比F/A-18E/F“超級大黃蜂”更大,是美國海軍戰術噴氣機中相對最遠的,比F-35C遠25%意味著F/A-XX作戰半徑約為850海里(約1574.2千米)。相較而言,陸基部署的F-47提升更大,而海軍F/A-XX則是可以航母進行起降,這些差異在戰術上存在著合理性。
不過,這張圖表中的數據仍相當籠統,比如航程中“1000+”究竟代表超過1000海里多大程度,是否存在其他數據是否存在某種精心設計、防止對手獲取更多有價值情報信息的情況。只有185架的數字指向相對明確,即以“一比一”的數量取代現有的F-22戰機,盡管目前美國空軍對六代機部隊的編制結構設計仍然在進行當中。
此外,圖片中將F-47的隱身能力標為“隱身++”,超過F-22的“隱身+”(Stealth)和F-35的“隱身”,符合外界對NGAD有人戰機部分一直以來的設想,比如“全帶寬、全方位”的電磁波和紅外低可探測特性,但另一方面來說,這又似乎與此前公布帶鴨翼的F-47藝術渲染圖所不符(美國業界長期宣稱鴨翼不利于隱身),但報道對此“挽尊”稱,并不清楚公布的F-47渲染圖中哪些部分是為了“戰略忽悠”,萬一最后的實機和渲染圖不大一樣,甚至大不一樣、沒有鴨翼呢?
到了已經公布具體型號階段,號稱“驗證機已經飛行多年”的F-47,外界能夠看到的仍然是“圖片僅供參考,具體請以實物為準”,想要不讓人懷疑“官宣進度”屬實有點兒難
然而,圖中F-47和兩種CCA設定在2025-2029年的“可操作”時間,卻又是相當不嚴肅的,盡管其可能指的是在這幾年中實現原型機首次飛行及其后續的開發測試試飛,同樣是“Operational”數據,圖中現役的幾種第四代、第五代飛機標注的至少都是量產交付,甚至是形成初始戰斗力(IOC)的時間,比如F-16的1979年,指的正是1978年8月首飛的首架量產型F-16A,于1979年1月6日交付美國空軍(次年編入第388戰術戰斗機聯隊第34中隊開始服役)。作為仍處在“神龍見首不見尾”狀態的F-47,其“可操作”一項數據顯然與表內其他現役戰機出現了“雙重標準”,就連“戰區”網站在報道中也認為,如果以正常標準認定,F-47在圖內表示的2025-2029間投入使用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戰區”網站在要求美國空軍方面進一步澄清時,一位空軍官員則表示“F-47將在本屆政府期間飛行(Will fly during this Administration)”,然而這一回答相當模糊,畢竟從首飛試驗到出擊作戰都屬于“飛行”(FLY),基本不具備太多有效信息含量。
饒是由美國空軍參謀長發布,這張“官方圖表”也正由于這種過于不嚴肅的“可操作”年份標注,導致其他數據也多少有些不嚴肅、甚至看上去確實像某種“戰略忽悠”起來,在“戰區”網站的報道下方,已經有評論表示“只有F-47在2045年投入使用后的飛行時,才會相信其1000海里的作戰半徑”。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認為,這樣的“官方圖表”,并不具備太多實際可信的價值,特別是“雙標”化的“可操作”年份一欄,反而凸顯了特朗普第二個任期中,美國空軍在六代機領域的某種“焦慮”,寧可“雙重標準”,也要保證在特朗普第二個任期內看起來“后墻不倒”,難怪評論區還有人針對圖表中F-47的“隱身++”,表示干脆改成“黃金隱形”(Stealth Gold),還能用于奉承,就像此前的“美國鐵穹”改名“金穹”一樣。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