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馬無任所大使、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原教授吉爾伯特·莫里斯5月14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近年來一些西方媒體毫無根據地散布中國“衰退論”,但是這些論調根本經不起專業分析,應該受到系統性批判。
漫畫作者:中國日報 石宇
“唱衰”論調不攻自破
文章指出,2001年至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均增長率達到10.1%。盡管“唱衰”論調甚囂塵上,中國仍在2024年實現GDP同比增長5%,是美國的2倍、歐盟的3倍。
中國正處在正常的經濟轉型期,這種“階段性轉變”通常發生在高速增長的經濟體邁入“發展平臺期”時。這就意味著,中國正從以出口為主導轉向促進國內發展和消費。與此同時,隨著人口結構發生變化,中國需要以新政策來應對日益增長的老齡化人口,而這也正是美國、日本和歐洲大部分地區所面臨的情況。面對這種局面,中國一鼓作氣從“世界工廠”向創新驅動型經濟轉型。
文章以中印為例稱,兩國都是經濟和人口大國,各有優勢。印度在服務經濟中擁有更年輕的勞動力資源,其經濟結構旨在實現國內需求最大化;作為制造強國,中國人口龐大,也正在與時俱進發展與之匹配的經濟模式,中國常住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共有17個。相較之下,印度經濟排名前六的城市可能看起來還不如中國的一些二線城市。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創新和生產力方面超過了印度,在人工智能開發和應用部署方面也領先后者“幾個數量級”。與此同時,中國的全球參與度和影響力也更勝一籌。
兩國的關鍵區別在于,中國的政治體制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致力于尋找解決方案,而印度的體制則常常將實際問題政治化。
中國引領世界發展進程
文章進一步表示,對于世界而言,未來最理想的局面是中國、美國、俄羅斯、非洲聯盟和印度引領全球經濟破繭重生。然而,迄今為止只有中國勇擔重任,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與區域、全球貿易伙伴開展合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相關的國家戰略部署以及為全球公共資源作出的貢獻也遙遙領先。
中國在氣候與環保政策方面也領先于其他國家,這主要得益于實施“綠色解決方案”,尤其體現在高鐵、電動公交等公共交通、電動汽車研發、能源生產、土地利用、水處理、衛生設施以及醫學研究等領域。
中國如何為世界多極化作出貢獻?
文章分析稱,在有力應對內部挑戰的同時,中國如何繼續為構建以規則為基礎、由主權國家參與的多極化全球秩序作出貢獻?
首先,應對美國在全球范圍內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中國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領域謀求自立自強,同時積極融入全球經濟網絡,并通過精簡流程確保達成各項互惠互利的貿易協定。
第二,中國應繼續致力于維護一個以規則和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基礎的國際體系。
第三,中國崛起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讓世界更好地了解發達國家及其制度,啟發它們反思自1945年以來的優先發展目標,同時也啟示發展中國家去探索如何優先促進本國發展。
(英文原文刊發于《中國日報》智享匯欄目)
(編輯:嚴玉潔 王輝 周鳳梅 朱萍)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