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批飛檢中,多家大型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因嚴重違規被通報,暴露出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在內部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深層次問題。盤點幾個典型案例:
飛檢違規典型案例
1. 內蒙古自治區的某醫院違規情形格外典型。飛行檢查結果顯示,這家醫院存在多達82項問題,違法違規涉及的金額高達3466.7萬元。然而,在規定的自查自糾時間內,該院退回的醫保基金金額為零(直到飛檢結束兩周后,才退回3.23萬元)。
更嚴重的是,部分問題此前在檢查中就已被明確指出,但醫院并未進行徹底整改,此次檢查時這些問題依舊大面積存在,這屬于典型的“屢查屢犯”現象。
2. 江西省九江市某醫院被查出42項問題,涉及金額592.8萬元,但該院僅自查自糾退回1.96萬元。
3. 河北省石家莊市某醫院存在86項問題,涉及金額2000.9萬元,自查退回僅108.2萬元。
4. 重慶市某醫院,被查出超敏C反應蛋白測定、血清載脂蛋白等過度檢查,以及淚道沖洗與淚小點擴張重復收費等問題,涉及醫保基金323萬余元。
渝中區醫保部門對其處以退回違規資金并罰款392萬余元的雙重處罰。這一案例表明,檢查檢驗科已成為公立醫院違規的新焦點領域。
這些問題的存在與公立醫院運營壓力大、成本控制難、內部治理機制不完善密切相關。
除二三級醫院外,2025年第一批飛檢還將矛頭指向了民營醫療機構,揭示出醫保違規問題在醫療體系中的普遍性。
與大型醫院相比,基層機構的違規行為往往單項金額較小,但頻次高、范圍廣,同樣不容忽視。
重慶市武隆區的飛檢結果很有代表性。本次檢查對象涵蓋不同性質機構,抽查的6家單位包含公立醫院(2家)、民營醫院(2家)及零售藥店(2家)。其中某民營醫療機構涉及違規資金66.76萬元,某公立醫院存在21.35萬元違規費用,均被實施等額行政處理。值得注意的是,兩家藥店雖違規金額較小(分別為462.2元與8776.91元),但違規行為的發現折射出監管觸角向基層延伸的趨勢。
典型案例顯示,某民營醫院的違規操作暴露了基層民營醫療機構的典型頑疾:其一,實施非必要檢驗項目(如重復開展B型鈉尿肽檢測、血漿D-二聚體測定);其二,診療項目套換(將自費中藥熱奄包治療偽報為醫保目錄內封包治療);其三,藥品超適應癥使用(如注射用血塞通用于非說明書病癥、擴大磷酸西格列汀片使用范圍)。此類機構在經營壓力下易觸發系統性違規風險,亟待建立差異化監管機制。
這些問題與中小醫院服務能力不足、創收渠道有限、專業人才缺乏等結構性因素密切相關。
七類違規行為盤點
第一類:采取減免自付費用,返現回扣的方式,誘導參保人員就醫。
處罰結果中止協議2個月。
第二類:超出《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診療科目,開展醫療服務并納入醫保基金支付。
怎么理解,例如說:某口腔機構沒有種植資質,但是使用醫保收取種植項目的費用,
第三類:醫師超執業范圍開具醫保處方并納入醫保基金支付。
這里會有三種情況。① 醫師是否是醫保醫師?醫保醫師有專屬的醫保編碼,沒有編碼進行署名結算的,違規!
② 是否具有單獨開具處方的資質,助理醫師及以下是不能單獨開處方的。
③醫師的執業范圍限制。
第四類:未及時退還因診療計劃需要已結算,但實際未發生費用的。
例如中醫診治,按療程來計費,時間跨度較大,首次一次性收取了整個療程的費用,但實際沒有做完治療的,這里建議按實際治療的進度收費,不建議一次性收完。
第五類:正常營業時間內,未按規范要求設置工作人員在崗。
這個也好理解,就是定點零售藥店存在執業藥師不在崗售賣處方藥。
第六類:中醫診所未按規范開展埋針治療的。
沒有按照文件來,也有很多種可能,一個是技術診療過程不規范,二是收費的單位和部位出現錯誤。
第二至六類處罰:記3分,約談主要負責人,追回醫保使用基金,并處違約金。
第七類:藥品耗材進銷存管理不規范。
處罰結果:扣一分,約談主要負責人。追回醫保使用基金,并處違約金。這一項問題很多,后續會專門出一期內容分析。
來源:院長微課堂、齊啦科技、民營院長俱樂部(本文內容及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或知識產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醫務之聲”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本平臺選用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并表示歉意。感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