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中俄學生對唱版《歸來》的發布,一首跨越語言與時空的歌曲再度刷屏。這首由北京語言大學學生李禹墨與俄羅斯留學生尼奇塔聯袂演繹的歌曲,不僅是北京市廣電局重點資助項目、“北京大視聽”重點文藝項目《歸隊》的主題曲,更成為2025年中俄青年歌會的重磅作品。
音樂無國界,讓青年成為文明互鑒的“聲帶”
“在林海中誰守著邊疆,期盼嚴寒散場……”周深版《歸來》以清澈空靈的嗓音擊中無數聽眾淚點;短短五天后,中俄學生對唱版本再度掀起情感巨浪。兩位演唱者本身即是跨文化交流的縮影,李禹墨作為音樂學專業學生,曾用中華民族傳統樂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尼奇塔癡迷漢字背后的象形智慧,直言“每個象形文字背后都隱藏著一個故事”。
《歸來》由舒望作詞,李冉作曲及制作,賀翔基俄文作詞,王立業俄文翻譯,中國愛樂樂團演奏。為了讓俄語歌詞精準傳遞中文意境,深耕俄羅斯詩歌翻譯數十年,演唱多首中俄歌曲的王立業教授綜合考量中文意境、俄語語法、俄語歌曲韻律等,在“五一”國際勞動節連夜完成了翻譯工作,并邀請俄羅斯著名詩人A.費里莫諾夫對《歸來》的俄文歌詞進行了仔細校對。
14年東北抗聯史,鑄就平民英雄史寺
北京市廣電局充分發揮“北京大視聽”精品創作機制優勢,從立項之初,將《歸隊》納為重點項目,在立項備案、劇本審核、成片審查、上線播出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獻禮之作,《歸隊》以微觀視角切入宏大歷史。劇中,一支東北抗聯小隊在慘烈戰役后失聯,戰士們以“哪怕只剩一人,也要找到組織”的信念,在冰天雪地中譜寫生命絕唱。
著名編劇高滿堂作為北京大視聽“京瑯琊”領軍人才,帶領團隊三赴東北采風,探訪抗聯密營遺址,采訪88旅后人。歷史上,抗聯余部曾整編為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88旅,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力量。《歸來》中俄雙語版的推出,正是對這段歷史的藝術呼應。導演臧溪川要求演員在零下30度的林海雪原實景拍攝,胡軍、李乃文等主演背著數十斤裝備徒步穿越原始森林。“我們要讓觀眾看到,英雄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絕境中淬煉出來的。”主演胡軍坦言。
以“北京大視聽”之名,鑄就時代光影豐碑
作為“北京大視聽”重點文藝項目,《歸隊》不僅是一部劇,更是一場跨越國界的文明對話。當《歸來》的旋律穿透屏幕,中俄青年的聲線與80年前戰場的風雪聲共振,歷史在視聽精品中完成了從記憶到信仰的升華。當主題曲再度響起,愿你聽見的不只是“歸來”,更是這個時代對和平最熾熱的“歸隊”宣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