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與全球治理研討會”于5月14日在上海舉辦 (尹康 拍攝)
在特朗普政府執政百日之際,“中美關系與全球治理研討會”于5月14日在上海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北京周報社)與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聯合主辦,旨在深入分析美國新政府政策動向及其對全球治理的影響。中美兩國學者、國際關系專家及媒體代表出席研討。
此次會議以“特朗普2.0時代的中美關系與全球治理的未來”為主題。美洲中心副總編輯劉云云主持研討,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黃成致開幕辭,中美兩國的嘉賓二十余人就特朗普執政百日以來的政策舉措對中美兩國和國際社會的影響進行了交流,為推動兩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建言獻策。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尹康 拍攝)
在探討全球治理的優化路徑時,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認為,中國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視角與主張。中國倡導以“良政”與“劣政”的對比取代傳統的“民主”與“威權”二元對立思維,強調以人民的福祉為首要考量。倡導“團結與繁榮”而非“分而治之”,推動各國通過“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攜手合作。同時,中國注重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努力減少其潛在的負面影響。此外,中國致力于構建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未來的國際社會,他以中國與東盟的合作為例,展示了其與美國和歐盟發展模式的顯著差異,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實踐范例。
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約瑟夫?馬奧尼(Josef Gregory Mahoney)(尹康 拍攝)
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約瑟夫?馬奧尼(Josef Gregory Mahoney)在發言中指出,特朗普的國內外事務立場很大程度上受新杰克遜主義影響,其政策會有進有退。2023 年拜登政府等試圖最大化美國全球霸權的策略已崩潰,現在特朗普政府在試探美國權力的極限,重新劃定貿易、安全等方面界限。當下,正處于一個拐點時刻,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走向終結。而這種轉變也與科技進步和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等因素相互交織。
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國際政治研究部主任趙海 (尹康 拍攝)
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國際政治研究部主任趙海認為,對于美國來說,維持其單極霸權已經不現實,但同時也不愿意承認多極世界。中國已與美國達成關稅初步協定,但基于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是否會再次揮舞關稅大棒仍未可知。
美國獨立記者、地緣政治經濟分析師賁杰明?諾頓(Benjamin Norton) (尹康 拍攝)
美國獨立記者、地緣政治經濟分析師賁杰明?諾頓(Benjamin Norton)在分享中列舉了中美貿易的相關數據,他表示據他觀察,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不是近幾年中美沖突的根源,真正的根源是美國企圖遏制中國顯著的經濟增長和技術發展。
參與討論的嘉賓還包括美國獨立記者丹尼?海防(Danny Haiphong),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美洲研究室執行主任、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吳其勝,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鄭華,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講師孟維瞻,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陳佳駿等。
編 輯:李文瀚
責任編輯:丁 盈
設計排版:盧一凡
歡迎訂閱!
復制鏈接至TB:
【淘寶】https://m.tb.cn/h.Uk9jgPF?tk=K2kRdfgvr8z CZ0001
「《北京周報》全年電子雜志訂閱 1—52期 PDF文件
贈筆記本禮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