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觀:歲月深處的資水明珠 歷史沉封的千年商埠
湖南在湖湘大地,資水發源于華南第一峰貓兒山東北麓,一路蜿蜒北流,注入洞庭湖。其流經的古梅山地區安化縣,是史學界公認的蚩尤故里,境內蚩尤界上,文化遺存豐富,寺廟祠堂林立。
唐、明、清時期,資江流域商貿繁榮。距安化縣城東坪鎮3公里的資江北岸,唐家觀古鎮靜立。這座始建于后唐同光三年的古鎮,曾萬商云集、貨通四海,九個碼頭裝卸貨物晝夜不停,如今仍保留著古街古巷,訴說著往昔商賈輻輳、市聲鼎沸的繁華盛景;宛如一顆蒙塵的明珠,在時光長河中散發著獨有的古樸韻味。
山水間的千年傳奇
后唐同光三年(公元 923 年),唐、扶、鄢等姓為避 “馬氏之亂”,從吳地輾轉遷湘,最終隱居于此,唐家觀的故事自此開篇,悠悠歲月已流轉 1180 多年。彼時,這里先后由梅山左甲首領扶漢陽、瑤族首領蘇氏統領。隨著朝廷對縣境瑤人禁錮的開放,江西等地漢人陸續遷入,資江兩岸商貿往來漸起,唐家觀也在這交流融合中,慢慢孕育出商業的雛形。北宋熙寧五年,朝廷派章惇開梅山、置安化縣,唐家觀被劃入三都,正式開啟建學館、創商埠的發展之路。
唐家觀的美,融于山水之間。東面鄢土凸侖與西面耶穌土凸東西對峙,華東山與白羊山南北相望,五座馬形山峰自東向西蜿蜒綿亙。資水在前靜靜流淌,東有九里十八彎的珠溪,西有沖開崩崖山順勢南流的槎溪,共同勾勒出 “五山半露青山外,三水環抱唐家觀” 的絕美自然景觀,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卷。
繁華褪卻的商埠記憶
自明代起,唐家觀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一躍成為萬商云集的熱鬧商埠,繁華程度遠超周邊諸鎮,聲名遠揚全國。那時,陜甘、四川、江浙、湖北、江西乃至京師等地的客商紛至沓來,滿載糧食、茶葉、木材、楠竹、百貨、布匹、木炭的商船,將半邊河面擠得滿滿當當。九個碼頭晝夜繁忙,裝卸貨物的號子聲此起彼伏,奏響一曲繁榮的商貿樂章。
在唐家觀的商貿鼎盛時期,木材、桐油和茶葉是其三大支柱產業。因地處山區,森林資源豐富,木材成為重要的輸出商品,當地百姓砍伐木材后,制成木排,順著資水放流,經長江運往各地,最遠可達成都。桐油,作為過去重要的工業原料和照明用油,也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為唐家觀帶來豐厚的收益。而安化黑茶,更是憑借獨特的口感和卓越的品質,備受各地客商青睞。在那個交通主要依靠水運的年代,唐家觀憑借資水這一黃金水道,成為了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各地客商匯聚于此,不僅帶來了琳瑯滿目的商品,還帶來了不同的文化與信仰。湘鄉公館、邵陽會館等比鄰而建,不同口音交織在街巷之中。惜字如金的傳統,即便在這商業繁華之地也未曾被遺忘,文昌閣的香火承載著人們對文化的敬重與傳承。萬壽宮戲臺上,皮黃腔婉轉悠揚,演繹著人間的悲歡離合,為古鎮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麗色彩。然而,歲月變遷,建國以后,隨著公路、鐵路等交通運輸業的蓬勃發展,水運的地位逐漸被取代,唐家觀作為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的功能也慢慢萎縮,繁華如潮水般褪去,只留下古街兩旁的商鋪、民居、宗祠和兩層木質結構的房屋,默默訴說著往昔的輝煌。
革命歲月的紅色印記
1925 年,一位化名“唐先生”的年輕人悄然來到唐家觀,他就是劉少奇。彼時,國內局勢動蕩,工人階級在重重壓迫下艱難求生。唐家觀作為擁有九個碼頭、千余碼頭工人的地方,成為劉少奇開展工人運動的重要據點。他深入工人中間,了解他們的疾苦,傳播革命思想,籌劃著改變工人命運的斗爭。在那昏暗的燈光下,劉少奇與工人們促膝長談,為他們指引著未來的方向;在狹窄的街巷中,他穿梭忙碌,組織著一次次秘密會議。如今,探航斑駁的外墻上,歲月雖已剝落了部分痕跡,但那段革命歷史卻永遠鐫刻在人們心中。
鄉愁縈繞的古鎮新生
漫步在唐家觀的古街,青石板路在腳下蜿蜒,每一塊石板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臨江而立的吊腳樓,歷經風雨洗禮,雖顯得有些破敗,卻依然頑強地堅守著。斑駁的墻壁浸著水汽,青苔肆意生長,雕花窗欞在歲月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卻依舊能讓人想象出當年的精致。這些建筑未經旅游區的刻意雕琢,也沒有仿古街區的整齊劃一,它們以最本真的姿態,訴說著資水千年的故事。
世代生活在此的人們,對這片土地有著深深的眷戀。逢年過節,青石板路上便熱鬧起來,游子歸來,帶著外面世界的氣息,與老街坊們熱情寒暄。那些離鄉多年的老人,總愛坐在自家門口,目光追隨著資江流淌的方向,喃喃講述著往昔的點點滴滴,鄉愁在他們心中從未消散。如今,一些外出打工的人選擇回到家鄉,在老街開啟茶館,古舊木桌上的青瓷茶具中,裊裊升騰的茶香里,鄉親們圍坐一處,分享著生活的瑣碎與喜悅。還有人開起飯店,鍋鏟翻炒間,熟悉的家鄉味道彌漫在空氣中,為古老的吊腳樓增添了幾分溫馨的煙火氣。
旅居北京的廖建恩先生
旅居北京的廖建恩先生,心系家鄉的古鎮。他多方奔走,籌集資金,只為修繕老街,留住這份珍貴的記憶。盡管因各種客觀因素,修繕工作進展緩慢,但他從未放棄。望著風雨中飄搖的老街一磚一瓦,他的眼神中雖有疲憊與無奈,卻也充滿堅定。因為他知道,唐家觀不僅是他的家鄉,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承載地,它的故事,值得被續寫下去。
唐家觀,這座在滄桑與希望中徘徊的千年古鎮,就像一本厚重的史書,每一頁都寫滿故事。它見證過繁華與榮耀,經歷過衰落與沉寂,如今,又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懷揣著重生的希望。那些鄉愁的記憶,那些守護的力量,如同資江的流水,永不停歇,滋養著這片土地,等待著古鎮再次煥發生機的那一天。
作者:劉軍麒
照片:取自網絡
編輯:湘源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