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留一口,活到九十九。”中國傳統飲食領域,一直有少吃養生的理念。
近年來,科學研究逐漸證實這種說法不無道理。此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Cell Metabolism》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每天只吃一頓飯,或能使存活期拉長28%,換算到人類身上,相當于多活約20年。
01.一天一頓飯,多活20年?
論文數據顯示,耶魯大學Rafael de Cabo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將292只小鼠隨機分為三組:A組自由進食,毫無限制;B組嚴格遵循一日一餐的進食規律,且食物熱量削減至正常水平的70%;C組在B組基礎上,再減少30%的熱量攝入。
經過對小鼠生存期、器官健康等指標的持續性監測發現:與A組相比,一日一餐的B組小鼠體重明顯下降,健康存活期延展11%。更令人震驚的是,熱量攝入更少的C組,身體狀況遠超其他兩組,生命延長幅度高達28%。
這意味著,如果將實驗對象換作平均年齡70歲的人類,每日減少兩餐進食,有望多活約20年。人人百歲的期許真的能通過少吃實現嗎?
為了驗證結論的可靠性,研究人員選用與人類基因組相似度高達93%的靈長類猴子進行實驗,結果得到了近乎一致的數據,且“少吃”的猴子毛發更為亮澤濃密、死亡率也更低。
這項研究成果一經發表,便在學術界引發強烈震動。不過,也有眾多學者提出疑問:這一顛覆傳統認知的結論,其背后的科學依據究竟是什么?
02.細胞饑餓時,竟會自己吃自己?
深入探究其科學原理,這一現象與美國佛羅里達州McCay博士提出的“熱量限制”理論密切相關。資料顯示,自1935年該理論問世以來,便被視作生物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眾所周知,細胞作為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其衰老往往是機體老化的開端。老化的細胞不僅不會自然消亡,還會在體內滯留,甚至對周圍健康細胞造成損害。McCay博士指出,適度限制每日熱量攝入,能夠激活細胞的自我凈化機制——自噬作用。簡單來說,年輕細胞會像“清潔工”一樣,主動清除朽化細胞碎片,維持機體內部環境的健康穩定。
然而從實際可行性來看,“一日一餐”的飲食方式顯然不適合普羅大眾,反而可能引發低血糖、腸胃不適等問題。值得慶幸的是,基于細胞自噬原理,近來京東等平臺上秘密走俏的“派奧泰”等新興科技品,以更為科學嚴謹的方式幫助人們放緩老化進程,并獲得了中科院、東京大學等機構的多輪權威臨床驗證。
《自然》雜志刊登的實驗結果顯示,一群平均55歲的中年受試者,在連續接受該類物質干預一周后,體內老化細胞銳減37%,健康存活期拉長近30%,部分人的身體狀態甚至超越中青年水平。
憑借堅實的科研基礎,“派奧泰”在國內市場迅速走紅,尤其受到一二線城市35-55歲中年男士的青睞。據悉,單京東一個渠道,其曾一夜交出上千萬的答卷,多次成為國內主流媒體關注的焦點。
“對我這種長期受胃病困擾的人來說,嚴格的少吃實在難以堅持,但每天隨餐兩粒派奧泰就輕松多了,現在加班都更有精神。”來自深圳46歲的程序員王先生分享了自己的親身體驗。
03.科技賦能,百歲時代即將來臨?
人口學家塞繆爾·普雷斯頓曾在著作中提到:“推動人類生命延展的核心動力,在于健康領域的技術革新。”
除了“派奧泰”這類口服青春制品、熱量限制等方法,被證實能夠影響生命體老齡進程外,納米機器人、基因編程等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在為人類高壽提供新的可能。如前世界首富貝索斯投資數十億美元研究基因重編程技術,若能實現,未來將可通過細胞格式化至原始狀態,實現真正的“一鍵清零”。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預言:“人類有望在2045年實現永生。”或許正如他所言,在生物科技不斷突破的今天,人類距離不朽的目標正越來越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