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人生》(修訂第10版)
傅佩榮 著
少年階段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強的時期,父母望子成龍,通常會讓孩子學習各種技能和才藝。但到了一定階段,孩子還是要自己決定這一生究竟要走什么路線。
古希臘德爾斐神廟上面刻著一句話:“認識你自己。”自我認識是人生的出發點,也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我們小時候在學校里都做過測試,我們可以通過測試了解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確定自己適合學文科還是理科。后來開始流行用星座、生肖或生辰八字來測試性格,了解自己性格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揚長避短。
然而,生命是動態的過程,我們不能僅根據性格測試結果就認定自己無法改變。這個世界有70億人,如果按照12星座來劃分性格類型,每種星座都有將近6億人,我們不可能和6億人的性格完全相同。所以,根據星座等方法歸納出的性格只是一個大致的分類。
中國人在小孩出生滿周歲時有抓周的習俗,也有“三歲看老”說法,這些方法或觀察僅能了解孩子的大致性格。
年輕人應設法認識自我,知道生命是動態發展的過程,人活著就要不斷塑造自己的生命找到自己的天命所在。孔子所說的“天命”是指一個人在世間的使命西方人會用calling 表達類似的意思,形容自己聽到了某種召喚,好像有人打電話來找我去做什么事。
年輕人可以多讀一些名人的傳記,如果喜歡讀愛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學家的傳記,代表自己的興趣偏向自然科學領域;如果喜歡讀帝王將相如何建功立業的傳記,代表自己對社會科學感興趣;如果對音樂家、藝術家、教育家、哲學家一類的傳記著迷,說明自己熱衷人文科學。人的發展大致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三個方向。
古希臘時期,人們相信每個人的內心都好像有一個精靈(daimon),當你看到感興趣的書籍時,內心的精靈會發出呼喚,此時,人好似聽到了鼓聲,會不由自主地向前邁進。每個人的興趣都不同,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書籍,白送你也不會看;對于感興趣的書籍則會四處尋找一旦發現,如獲至寶。
除了名人傳記,年輕人還可讀一些勵志作品。有些人批評勵志作品是心靈雞湯,但雞湯對身體有進補作用,勵志作品則可讓人鼓起勇氣、勇往直前。當然,勵志作品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年輕人還是不斷尋找生命的可靠基礎。
除了上述方法,我們還可以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1. 什么事會讓我感動?
在電視新聞或報紙中,某些人的特殊表現會讓我們深受感動,產生“有為者亦若是”(《孟子·滕文公上》)的想法,希望自己也能有類似的表現,這樣才會對自己滿意。
但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好似無源之水,很快就會干涸,所以最好把令我們感動的事記下來。我喜歡看電影,電影中有些話配合著情節的鋪陳和人物的遭遇,會讓我覺得今天很有收獲、深有感悟,我就會把它記下來,留待日后慢慢品味。
2. 誰的作為讓我羨慕?
譬如每當遇到自然災害時,常會看到有錢人慷慨解囊,我們不免心生羨慕,希望自己也能變成有錢人,從而有能力幫助更多的人。
3. 我對自己滿意嗎?
人活在世界上,常會對自己不滿意,有時會覺得自己只會念書,別的什么都不懂;有時會埋怨自己為什么做事總出差錯,與人來往時總有誤會。
人只有認清自我,才能更好地選擇未來的發展方向。人生如同航海,即使如泰坦尼克號般的巨輪,在茫茫大海上也只如一葉扁舟,如果沒有羅盤指引方向,則無法順利抵達對岸。
人在年輕時需要對人生做出全盤的思考,正所謂“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人生的目標和方向一旦選錯,損失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會因此喪失奮斗的勇氣。
認識自己是人生的出發點,年輕人可以通過上述方法找到自己的“天命”所在。人生有如拼圖,如果無法認清自我,最后很難拼成一幅完整的圖案。人生的起步階段非常艱難,卻又非常重要。
孔子在教學中十分重視立志,我們當然要立志成為君子,也要同時立志成為專業領域的人才,還應兼具文質彬彬的人文表現,這樣才能達到“人才、人格、人文”全人教育的理想目標。
歡迎關注東方出版社官方賬號
更多好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