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湯洋 孫茜 記者 張宇)癌癥,這一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不僅威脅著患者的生命,更常常伴隨著難以忍受的疼痛。據統計數據,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超過350萬,其中約25%的患者初診時就伴有疼痛,晚期患者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60%-80%。面對這一嚴峻現狀,江蘇省中醫院正式開設“癌痛專病門診”,以中西醫結合為特色,為癌癥患者提供從腫瘤治療到疼痛管理的全方位服務,讓抗癌之路不再“痛”苦。
癌痛與腫瘤治療:相輔相成的“雙刃劍”
許多患者和家屬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只要把腫瘤控制好,疼痛自然就會消失。然而臨床實踐表明,癌痛與腫瘤治療絕非簡單的因果關系,而是相互影響的整體。
“曾經有位乳腺癌患者向我訴說:那種疼痛,可比生孩子遭罪多了。生孩子是陣痛,疼疼就過去了,癌痛是24小時的疼,每天都疼,生不如死。”江蘇省中醫院麻醉科湯洋主任介紹。
癌痛與有明確誘因的疼痛不同,癌痛屬于更為復雜和難以忍受的混合型疼痛。它既包括腫瘤直接壓迫或浸潤導致的傷害性疼痛,這種疼痛通常表現為持續的鈍痛;又可能伴有神經病理性疼痛,如燒灼感、電擊樣痛等;同時,還可能因機體的炎性反應而引起炎性痛。這種復合型疼痛往往更難通過單一的手段進行控制。
更為嚴重的是,癌痛患者還常常伴有因腫瘤消耗導致的營養不良、睡眠障礙等問題,同時疊加對疾病的焦慮和恐懼,形成了“疼痛-抑郁-失眠”的惡性循環。這種多維度的痛苦體驗遠遠超出了單純生理疼痛的范疇,使得癌痛成為一種更為難以忍受的疼痛類型。
走出誤區:阿片類藥物不可怕,規范使用是關鍵
“醫生,用嗎啡會不會上癮?”這是癌痛患者最常問的問題。由于對阿片類藥物的誤解,許多患者寧可忍受劇痛也不愿用藥,甚至因此產生輕生念頭。
這種擔心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根據現有的研究和臨床實踐,這種擔心并不完全必要。
首先,采用WHO三階梯方案時,規范使用強阿片類藥物(如羥考酮、芬太尼透皮貼)的成癮風險非常低,小于1%。這意味著在大多數情況下,患者按照醫生的建議合理使用這些藥物,成癮的風險是極小的。
其次,有研究顯示,癌癥患者使用阿片類藥物長達12個月的情況下,僅0.02%的患者出現異常用藥行為。這一數據進一步支持了規范使用阿片類藥物在癌痛治療中的安全性。
此外,在癌痛治療中,精準用藥原則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對于神經病理性疼痛,首選藥物是普瑞巴林,其有效率高達72%,而非單純依賴阿片類藥物。對于骨轉移疼痛,聯用雙膦酸鹽(如唑來膦酸)可以減少30%的阿片類藥物用量,從而減輕患者的藥物負擔。在處理爆發痛時,也有明確的原則,即釋嗎啡的劑量通常等于每日總劑量的10%-20%,這有助于確保患者在疼痛突然加劇時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最后,鞘內鎮痛泵等高級疼痛治療方法的使用,可以使阿片類藥物的用量減少至口服劑量的1/300,同時副作用發生率降低60%。這些方法為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以更有效地控制疼痛并減少藥物副作用。同時配合中醫特色療法如中藥外敷、穴位貼敷等,可減少阿片類藥物用量,降低便秘等副作用。
癌痛早干預,早受益
“忍痛”不僅不必要,反而有害。疼痛會導致失眠、食欲差、抑郁,削弱免疫力,形成惡性循環。該院專病門診將開展系統的疼痛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和家屬樹立正確觀念:
1. 疼痛需要量化評估:使用0-10分的數字評分法(NRS),≥4分即需干預;
2. 按時用藥優于按需用藥: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能預防爆發痛;
3. 爆發痛要及時處理:24小時內爆發痛≥3次提示需要調整方案;
4. 多模式鎮痛更安全:結合藥物與非藥物方法(如中醫外治、心理疏導)。
特別提醒:不要等到疼痛劇烈才用藥,早期干預反而能用更小劑量獲得更好效果。
難治性癌痛的“終極武器”:鞘內泵與脊髓電刺激
對于約10%-20%的難治性癌痛患者,常規藥物治療可能效果有限或無法耐受副作用。此時,微創介入技術如“鞘內藥物輸注系統(IDDS)”和“脊髓電刺激(SCS)”展現出獨特優勢。
鞘內泵:1/300劑量,效果顯著
鞘內泵通過植入導管直接將藥物輸注至脊髓蛛網膜下腔,所需嗎啡劑量僅為口服的1/300,卻能獲得更強效的鎮痛效果。
73歲晚期癌痛患者劉大爺,每日口服大劑量嗎啡仍VAS評分8分,植入鞘內泵后降至3分,生活質量顯著改善。
預計生存期>3個月推薦全植入式裝置,≤3個月可根據情況選擇半植入式。
該技術特別適用于:
1.口服大劑量阿片仍疼痛控制不佳(VAS≥4)
2.法耐受阿片類藥物副作用(如嚴重便秘、惡心)
3.爆發痛頻繁(≥3次/天)
脊髓電刺激:無藥鎮痛,調節神經
對于神經病理性癌痛患者,脊髓電刺激通過植入電極發放微電流,干擾疼痛信號傳導,實現“無藥鎮痛”。
癌痛不是必然的宿命,更不應成為抗癌路上的絆腳石。讓我們攜手,用專業與關愛,為生命注入溫暖與尊嚴!
就診指南
門診時間:周一、三、四、五全天(總院,漢中路155號);周一、周四全天(紫東院區,仙林大道200號)
門診地點:門診四樓D區麻醉科11診室(總院);門診三樓外科門診15診室(紫東院區)
專家信息:
湯洋
江蘇省中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現任江蘇省醫師協會疼痛科醫師分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微創介入學組委員,英國布萊頓和蘇塞克斯大學醫院訪問學者。擅長診治難治性頭痛、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癥、頸肩腰腿痛、癌性疼痛、盆底會陰痛、變異性鼻炎等各種慢性疾病。尤其擅長各類微創介入手術治療,如顱神經、脊髓神經根、椎間盤射頻熱凝術,椎間盤膠原酶溶核術,脊髓電刺激電極植入術,鞘內泵植入術、富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以及超聲引導下各類神經阻滯技術。
李棟
江蘇省中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擅長運用浮針、觸發點、神經阻滯、神經電刺激,鞘內輸注泵等多種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包括頸肩腰腿痛、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三叉神經痛、偏頭痛,慢性頑固性癌痛在內的各種肌骨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等。
黃嵐
江蘇省中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現任江蘇省中西醫學會疼痛學青年委員、中醫藥信息學會睡眠分會理事。熟練掌握疼痛相關疾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相關疾病、失眠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擅長利用肌筋膜經線、肌筋膜觸發點結合超聲引導下阻滯技術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頭頸肩腰腿痛、各類軟組織疼痛、癌痛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