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
小生在外面吃早餐時,經常見到有些人吃雞蛋時只吃雞蛋青(蛋白),把雞蛋黃剩下或直接丟掉。據了解,他們不吃蛋黃的理由通常有兩個。
第一個是因為脂肪,這多是練習健身、控制體重的人。
健身者為了練出一身肌肉,在每次高強度的訓練后,都會給身體補充蛋白質,如雞蛋、牛肉、蛋白粉等。最常見的就是吃雞蛋,而水煮蛋則是首選。
水煮蛋直觀來看,可分為蛋白和蛋黃。健身者認為,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而蛋黃中的脂肪含量較高,吃蛋黃會讓身體攝入脂肪。練健身的人,追求的是一身強健的肌肉,如果身體的脂肪太多,肌肉就會被埋藏在脂肪里面,難以顯露出來。
曾有人給出過數據,稱:吃兩個蛋黃所攝入的脂肪含量,就需要做20-30分鐘的有氧減脂鍛煉、才能消耗掉。健身者和想要控制體重的人都會視脂肪為大忌,因而都不吃蛋黃。
這個觀點有道理嗎?小生從專業網站上搜集到了下面的數據。
雞蛋的營養
蛋白的營養
蛋黃的營養
上面表格中的mg是毫克,vg是微克。RE是retinol equivalen,就是視黃醇當量的意思;含義是:包括視黃醇和β-胡蘿卜素在內的、具有維生素A活性的物質,相當于視黃醇的量。
從上面的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100克蛋白的脂肪含量為0.1克,而同樣重量的蛋黃含量則是28.2克,也就是說蛋黃中的脂肪含量確實比蛋白高很多。除此以外,上面表格中的數據更懸殊的是膽固醇,蛋白含量為0,而蛋黃的含量為1.51克。這就是另一類人不吃蛋黃的原因。
第二類不吃蛋黃的人,是因為膽固醇。他們通常是血脂異常、或者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
早在1913年,俄羅斯病理學家尼可拉·阿尼契科發現:喂食兔子巨量膽固醇后,兔子會受到動脈粥狀硬化的損害。由兔及人,1937年、兩位哥倫比亞大學的生物化學家提出:如果避免攝取蛋黃,就可以預防膽固醇升高,進而遠離心臟病。
美國農業部和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每五年更新一次《美國人飲食指南》,在1977年的版本中,曾有過一條建議,說每人每天攝入的膽固醇不宜超過300mg。按照這個標準,參照目前市面上500克雞蛋通常是8個來計算,每人每天只能吃一個雞蛋。
當時間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生物學家安塞·基斯在實驗室中研究發現:不管喂給志愿者多少膽固醇,甚至是每天2000毫克巨量膽固醇,受試者血中的膽固醇、依然紋絲不動。
瑞典醫生鄔非·洛凡斯科夫也曾拿自己做實驗,從一天1顆蛋,改成一天吃8顆蛋;一周后,他的總膽固醇反而下降12%(從278 mg/L降到246 mg/L)。后來,人們才意識到一個關鍵問題:兔子是食草類動物,人類及其他雜食動物和兔子并不相同,人類具有兔子不具備的自動調節膽固醇水平的能力。
雞蛋的“膽固醇之冤”
健身者
遺憾的是,這個發現并沒有被《美國人飲食指南》及時了解或重視,直到2015年,《美國人飲食指南》才取消了每天300mg膽固醇攝入量的限制。到了這時、人們才終于知道,自己完全沒必要因為忌憚膽固醇而不吃蛋黃。尤其是對正常人來說,蛋黃可以提供比蛋白更豐富的營養。
通過前面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出,蛋黃中的蛋白質(15.2%)比例比蛋白(11.6%)還要高;蛋黃里還有蛋白所沒有的維生素A……
其實,還有一個表格里沒有提供的重要數據,那就是蛋黃的蛋白質里的卵磷脂含量較高,而卵磷脂對人體的益處更是良多。比如,卵磷脂被消化后可釋放出膽堿,膽堿通過血液進入大腦后,可以避免智力衰退,增強記憶力。
卵磷脂還可以保障人體的皮膚再生活力,讓皮膚有光澤;卵磷脂所含的肌醇還是毛發的主要營養物,能抑制脫發,使白發慢慢變黑……
這些,都是蛋白所不具備的。因此,小生建議那些不是因為控制體重或者健身的原因而丟掉蛋黃的朋友:在吃雞蛋時,把蛋黃一起吃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