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濤是一名初三年級的男生,和母親一起來到了咨詢室。母親認為他人際回避,不愿意與他人交往,獨來獨往,對人有敵意和戒備之心,阿濤自己也有求助動機,希望自己可以自然地融入集體生活中來。
我的咨詢室門開了,有一個男生畏畏縮縮地站在門口,我便邀請他進來。在深入溝通的過程中,我也慢慢發現他自己也有尋求幫助的愿望。
阿濤身材清瘦,衣著整潔,比較靦腆,對人有戒備,在咨詢室里顯得比較緊張。
阿濤告訴我,自己剛剛轉進新班,現在上初中三年級,但是自己很難參與到團體活動中去,喜歡獨來獨往,容易跟同學產生矛盾,班主任批評他不合群。
我能夠觀察阿濤對我還是有一些戒備,懼怕我是母親找來指責和批評他的,所以,在干預的初期,我把時間主要用于收集他的信息和與他建立關系上。
我在潛意識狀態下找到了阿濤的病理性記憶,在小時候,當阿濤與外婆在街上逛街時,突然從背后來了一個騎摩托車的男人,車速很快,一把扯掉了外婆頸上的項鏈,因為事發突然,那個男人用力很大,把外婆的頸部弄傷了,然后騎車男子拿著項鏈便逃竄了。而阿濤當時就在一旁親眼看見了整個事件,受到了很大驚嚇,而他的外婆也在一旁被驚嚇住了,后面也沒有人去關注到他的情緒。
初中二年級時的一個晚上,他從學校下晚自習回來,從學校回家的路上他要一個人走一段夜路,因為離家里不是很遠,所以,他一般都是一個人回家。可是,這一次,他被一個男孩喊住了,這個男孩告訴他有好東西與他分享,他便被吸引住了,同這個男孩來到一個深巷里,但是這個男孩并沒有與他分享東西,而是拿了他身上的零用,并且威脅他不能告訴別人。他非常害怕,回到家里,他并沒有同任何人說起。
在記憶重組干預中,這兩件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想起,也從來沒有把這兩件事情,同當下自己對人有戒備的情況聯系在一起。但是你可以很明確地覺察出來,這兩件事情雖然很少被提起,但是它們對阿濤當下的現實生活還是有很大影響的,因為它們都屬于創傷事件,對當時的男孩而言是很難承受的,所以它們被壓抑到了潛意識深處。
而這兩件事情對阿濤帶來的影響便是,他更加注重保護他自己,他對陌生人有了更多的戒備,避免自己再一次陷入危險之中。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男孩對人有戒備,特別是不與陌生人交往是有道理的,這個是他的生命智慧,是他的生存哲學。
因為阿濤還要面臨一個現實問題,怎么融入群體生活中,怎樣既能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時能夠順利融入到集體生活當中。
通過場景重建干預后,阿濤好像有了一些感悟,他談到,以前自己手上拿著長矛和盾牌,現在應該也拿一下橄欖枝。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濤主動反饋以前會討厭自己身上防備別人的部分,覺得是不好的,現在不覺得是問題,開始接納這個部分。同時,自己也慢慢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來,愿意慢慢地與其他人交朋友,現在發現交朋友的樂趣真的比一個人孤獨地待在角落里強太多。從母親的反饋來看,他有了很大的變化,下課也開始跟同學打鬧了,班級活動也慢慢參與進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