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韓明麗
讀者來信: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我意識到,自己似乎陷入了一種難以擺脫的困境:當他人對我釋放惡意時,我第一反應不是反抗,而是恐懼——甚至會因害怕激怒對方而選擇沉默。這種矛盾的心理讓我既痛苦又困惑。
上周,我在工作會議上被同事當眾嘲諷:“你的方案根本行不通,別浪費大家時間。”那一刻,我感到血液涌上頭頂,喉嚨像被堵住一樣說不出話。散會后,我反復回想他的話,明明覺得他的批評毫無根據,卻始終鼓不起勇氣反駁。更讓我羞愧的是,當晚我輾轉反側,甚至擔心他第二天會變本加厲。
這種反應并非偶然。從小到大,類似的事情反復發生。
初中時,我被同學誣陷打小抄,明明據理力爭卻無人相信,最后只能默默流淚;實習期間,領導當眾指責我“努力不足”,我當場漲紅了臉,卻始終沒敢解釋;甚至上周朋友聚會,有人開玩笑貶低我的職業,我笑著打哈哈,內心卻像被針扎了一樣。
我似乎天生對“沖突”充滿恐懼,害怕自己的反擊會招來更猛烈的攻擊,害怕被孤立,更害怕面對“如果反抗無效怎么辦”的絕望。
我也并非毫無行動,我告訴自己“退一步海闊天空”,但事后反而更焦慮;也經常自我安慰,用“他可能今天心情不好”合理化對方的惡意,卻無法消除內心的憋屈;私下反復練習如何回應,可真到場合依然大腦空白。
這些方法有時短暫緩解了焦慮,卻讓問題像滾雪球般越積越大。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我天生懦弱?為什么別人能捍衛自己,我卻不行?”
——糯米團子
回復如下:
讀罷來信,我眼前仿佛浮現出一個小心翼翼、滿心委屈卻又不敢發聲的小女孩,她躲在角落里、緊緊攥著拳頭,面對惡意,只能任由情緒在內心翻涌,卻始終開不了口。這種“恐懼包裹著憤怒”的復雜感受,絕非你的錯,也并非你的缺陷,而是在漫長的成長歲月里,你被迫習得的一種生存本能。它只是你生命歷程中一段需要被溫柔以待、細細剖析的過往。
我們不妨先從深入了解自己開始,探尋一下隱藏在你恐懼背后的那些心理密碼。
心理學中的“情緒按鈕”理論,或許能為我們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當同事在工作會議上當眾嘲諷你時,你的大腦瞬間被激活,那些塵封已久的童年記憶——被誣陷、被否定的片段,如潮水般涌來。那些未曾得到療愈的創傷,宛如一顆顆隱形的炸彈,瞬間爆裂,讓當下的沖突與過去的屈辱相互重疊。那種“似曾相識的窒息感”,正是潛意識在急切地提醒你:“這里有需要被認真處理的傷痛。”
你提到自己害怕反抗會招致更猛烈的攻擊,這讓我想起了許多來訪者曾經的描述:他們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恐懼的小孩”,時刻都在擔心“如果我反抗,父母或者某某人會不會就不要我了”。這種對“被拋棄”的深深恐懼,讓你寧愿選擇默默吞下委屈,也不敢去打破那個看似安全的“沉默契約”。
而你反復用“我天生懦弱”來批評自己,其實已經不自覺地踏入了心理學中“認知扭曲”的思維陷阱——錯誤地將行為問題歸因為“性格缺陷”,而不是一種可以被改變的情境反應。這種自我否定,也許本質上是你在復刻童年時的無力感:“如果我一直體驗被討厭的感覺,或許就能不再害怕被別人討厭了。”
你一直覺得“勇氣”就意味著必須去反擊,但或許我們可以試著重新定義一下“勇氣”。真正的勇氣,其實并不是非要“必須反擊”,而是能夠自由地“選擇回應”。
要知道,你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為對同一件事可以有多種不同角度的解釋。比如,當對方當眾貶低你時,你可以認為這是由于自己懦弱,也可以選擇換一個角度,認為他的憤怒可能只是源于他自身內心的無價值感。他就像一只刺猬,用攻擊來掩蓋自己內心的脆弱。如果你因此陷入自證陷阱,反復思考“他是不是覺得我真不行”,反而會淪為情緒的共謀者。
除了用怒吼去對抗惡意,“反擊”其實可以有更多元的定義。真正的勇氣,是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做出符合你價值觀的選擇。比如,在低能量狀態下,你可以選擇沉默離開,用“我需要時間整理思路”來暫避鋒芒;在中能量狀態下,你可以平靜地重復邊界——“你的評價與我無關,請專注工作”;在高能量狀態下,你也可以選擇用幽默來化解——“看來我離天才還差一個諾貝爾獎呢~”
如果想要練習更自如地進行回擊,可以從練習“微反抗”的力量開始。這就好比在健身房健身,我們也必須從小力量訓練開始練起。比如,在會議中悄悄記錄下對方的不當言論,會后向信任的同事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對朋友開玩笑說:“你總這樣調侃我,小心我下次把你的糗事寫成段子!”這些小小的練習,能逐步喚醒你內心深處“我值得被尊重”的信念。
你還可以經常練習溫柔地與自己對話,成為自己的支持者。想象有一個溫暖的聲音對你說:“我看到你很害怕,但你已經很勇敢了。這次沒做好沒關系,我們下次再試。”這種“自我關懷”,能幫你打破自我攻擊的惡性循環。
請允許自己“不完美地成長”。當你開始覺察到自己的恐懼、練習去回應時,就已經打破了“習得性無助”的魔咒。改變需要時間,允許自己反復。就像學游泳時總會嗆水,但每一次調整呼吸,都是在向學會靠近一步。真正的強大,就是帶著脆弱依然前行。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