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學與天體粒子物理學》(Journal of Cosmology and Astroparticle Physics)雜志刊載的一項新研究顯示[1],宇宙終結的時間預計在10^78年之后,這比此前預計的時間早了10^1022年。那么,科學家是如何計算出宇宙的終結時間呢?宇宙又會以怎樣的方式終結?
現代宇宙學認為,宇宙有一個時間開端,那時距今大約138億年。之所以認為宇宙有一個起源時間,是因為天文學家發現宇宙正在膨脹。
當天文學家觀測宇宙中的星系時,結果發現了一種十分反常的現象,絕大部分星系都在遠離銀河系而去,只有銀河系附近的少數星系才有顯示出在靠近我們。更為奇特的是,那些遙遠星系遠離銀河系的速度正比于它們與我們的距離。
能夠解釋這種特殊現象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宇宙空間在不斷膨脹。也就是說,我們存在于空間之中,但空間自身結構在不斷擴張開來,變得越來越大。如果把時間回溯到最初時刻,那么,所有的宇宙空間都會縮小到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中,這就是宇宙的起源。
宇宙起源之后,最初時刻的純能量逐漸轉化為物質。后來,隨著宇宙的進一步冷卻,恒星、星系開始形成,恒星通過核聚變反應不斷發光發熱,宇宙逐漸開始變得明亮起來。
但恒星不是永恒的,在耗盡燃料之后,也會迎來終結。對于質量超過太陽質量20倍的恒星,它們的核心最后會強烈坍縮為黑洞,這種極端天體就連光都能吞噬掉。對于質量介于太陽質量8到20倍的恒星,它們的核心會坍縮成由中子構成的致密中子星。宇宙中絕大部分都是質量小于太陽質量8倍的恒星,它們的核心最后會坍縮為白矮星。
當宇宙中的氣體云耗盡時,將沒有新的恒星形成。等到所有恒星演化到最終階段,宇宙中只剩下各種恒星的核心殘骸及其附近的行星,整個宇宙將會陷入一片死寂。但宇宙的終結并非是這樣,而是走向更加極端的狀態:完全蒸發殆盡!
這還要從霍金輻射說起。黑洞因其極端的引力,就連光都能被束縛其中,所以物理學家長期以來認為黑洞只會吞噬更多物質和能量,從而變得越來越大。然而,霍金卻指出,黑洞自身在不斷蒸發。
根據量子力學,空間會出現隨機的量子漲落,從而產生虛粒子對。這種特殊的粒子對由粒子和反粒子組成,它們從空間中借走了能量而產生,但又會在極短時間內互相碰撞發生湮滅,從而把能量歸還給空間,維持了能量守恒定律。
霍金認為,如果這種虛粒子對出現在黑洞表面(事件視界)的邊緣,在黑洞強大引力的作用下,帶有負能量態的粒子掉入黑洞之中,而另一個粒子逃離黑洞,這樣就會帶走黑洞的一點質量,從而讓黑洞看起來在向外蒸發,這就是霍金輻射。
在此次新研究中,物理學家通過理論推導得到了新結論,霍金輻射的過程在理論上也適用于其他具有引力場的物體:小到沙子,大到宇宙天體,都是適用的。理論進一步表明,一個物體通過霍金輻射而徹底蒸發所需時間只取決于它的密度。
計算結果顯示,中子星和恒星黑洞的徹底蒸發時間都是10^67年。理論上,黑洞有更強的引力場,這應該會導致它們蒸發得更快。但是黑洞沒有實體表面,它們重新吸收了一些自身的輻射,從而抑制了這一過程。
此外,作為宇宙中最持久性的天體,白矮星通過霍金輻射而完全蒸發所需要的時間為10^78年,這要比先前預計的10^1100早了很多。
根據這項研究,10^78年后,宇宙將消耗掉所有的有用能,宇宙的熵增加到最大值,整個宇宙達到熱平衡,這就是熱寂的終極命運。當然,現在距離宇宙終結還要很久,目前宇宙誕生至今差不多少是10^10年,這只是宇宙終結時間的一個零頭。
參考文獻
[1] H. Falcke et al, An upper limit to the lifetime of stellar remnants from gravitational pair production, Journal of Cosmology and Astroparticle Physics, 2025, DOI: 10.48550/arxiv.2410.1473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