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科技消息】宇宙的終結聽起來遙不可及,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讓我們對時間表有了新的認識。荷蘭的一組科學家通過最新計算發現,宇宙可能比我們想象中消亡得更快——盡管這個“快”仍然是一個極其遙遠的時間單位,但比起之前的預測,它已經大幅提前。
這項研究基于一個幾十年前提出的概念:霍金輻射。1975年,物理學家霍金提出黑洞并不是完全“黑”的,而是會緩慢地釋放粒子和輻射,并最終蒸發消失。而這項發表在《宇宙學與天體粒子物理學雜志》上的新研究則進一步擴展了這一理論。
根據研究,不只是黑洞會蒸發,像中子星、白矮星,甚至月亮、人體這類高密度物體,也可能以類似方式慢慢衰變。研究人員發現,決定這種蒸發速度的關鍵因素不單是引力,更重要的是物質的密度。
在理想化的宇宙模型里,最穩定的恒星殘骸——白矮星,也將在大約10的78次方年后消失。雖然這依然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時間跨度,但相比之前認為的10的1100次方年,已經算是“轉眼之間”。
還有一個令人吃驚的結果是,中子星和黑洞的蒸發時間差不多。這看似不合理,因為黑洞引力更強。但研究解釋說,黑洞沒有實體表面,它會重新吸收部分輻射,所以蒸發過程反而被延緩。
當然,這些變化在現實中遠未發生。人體的完全衰變也需要10的90次方年,但這提醒我們,在真實宇宙中還有無數其他力量,可能會加速整個過程。
這項研究融合了量子力學、相對論和天體物理,不僅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終點的理解,也引發了哲學層面的思考:如果萬物終將衰變,那它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宇宙結局的提前,是否也意味著我們需要重新看待它的起源?
不過現在不必擔心,因為就算宇宙真的走向終結,那也是幾萬億年之后的事。到那時,人類是否還存在,恐怕早已成為另一個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