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釣友的心中都希望能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水域,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池塘,在閑暇時能讓自己享受到釣魚之樂便是最大的幸福,在浙江金華就有一位這樣的釣友。不過在前一段時間他卻遇到了件煩心事,自己原本棲息著鯽魚的池塘中,如今卻被一種小雜魚給占領了,并且還怎么釣都釣不完。
據金華釣友說,他去年就在自家池塘釣到這種魚了,當時還以為是什么小雜魚,于是就給放生了??傻搅私衲?,他發現這種魚越來越多,幾乎每次下鉤都能釣到,他在網上查了查之后才發現它竟然是外來物種太陽魚。經過仔細觀察,金華釣友猜測這些太陽魚很可能是從附近的養殖場逃出來的。在去年夏天發洪水時,那個養殖場被洪水沖垮了,估計這些太陽魚就是在那個時候入侵到了自己的池塘。
金華釣友說這魚簡直太好釣了,無論是用玉米還是蚯蚓都能釣上來,最多的時候一天能釣上幾十條,感覺它們怎么釣都釣不完。不過讓他頭疼的是自從太陽魚泛濫之后,原本常見的鯽魚都沒了,感覺整個池塘都被太陽魚占領了。不過他也發現了太陽魚的優點,那就是肉質鮮美,不管是煎還是煮,吃起來的味道確實不錯,就是它們的體型偏小,刺多肉少,處理起來比較麻煩。
太陽魚屬于鱸科魚類,原產于北美洲,是一種攻擊性很強的外來物種。它的肉質細嫩鮮美,口感上與本土的鱖魚、鱸魚不相上下。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國自然水域中的太陽魚多為野外雜交品種,它們經過多代雜交之后,體型會比人工養殖的純種太陽魚小很多,吃起來的口感也不如養殖品種。
自己的池塘竟然變成了外來物種的地盤,這種情況任誰見了都會覺得難以置信。但如果從整個南方地區來看,一個小小的池塘被太陽魚入侵真算不了什么。這種適應性極強的外來物種靠著強大的繁殖能力和雜食性的特點,早已在我國長江、珠江等多地蔓延開來。它們不僅擠占了本土魚類的生存空間,還改變了食物鏈結構,給我國的淡水生態系統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如何控制它們的入侵已經成為擺在我國生態發展面前的一道難題。
從廣東、福建沿海地區,到江西、湖南、安徽等中部地區,甚至是在地形復雜的四川、重慶地區,太陽魚已經遍布這些地區的各大水系了,甚至在西南地區的高原溪流里也能發現它們的身影。從適應能力上來看,太陽魚堪稱驚人,甚至超越了羅非魚和清道夫等外來物種。據有關數據顯示,太陽魚能在5到35度的水溫內正常生存,低溫的適應范圍比羅非魚還低,可以說除了冬季會結冰的東北以外,太陽魚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都能安然越冬。
正是這種強大的適應能力,再加上每年3到4次的繁殖頻率,讓太陽魚一旦通過人為放生或養殖逃逸等方式入侵到自然水域之后,便能在短時間內建立種群,金華釣友在自家池塘所看到的情況就證明了這一點。
總之,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的話,太陽魚很可能在未來10年成為比羅非魚、清道夫更具威脅性的入侵物種,給我國的生態系統來難以估量的破壞。因此,趁現在它們還沒有泛濫成災,要盡快制定包括養殖管控、野外監測、科學清除在內的治理方案。同時,相關部門還需加強公眾科普教育,杜絕盲目放生行為,通過多方協作將這一威脅控制住,守護好我國的生態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