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全球教育領域不可阻擋的趨勢。數字技術不僅為教育帶來了令人興奮的廣闊前景,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分析各國數字教育政策和行動,全面了解教育數字化的全球動向,對于精準把握數字教育的未來趨勢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全球概況
數字教育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教育作為培養未來人才、提供技能支撐、推動科技創新、服務社會變革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事業,是各國數字戰略的重要布局領域。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教育數字化轉型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作為發展數字經濟和建設智能社會的重要支撐。比如,澳大利亞在《數字經濟戰略2030》中提出要建成領先的數字社會的愿景,強調全民掌握數字技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英國政府將“數字技能和人才”作為其數字戰略的六大支柱之一,提出要把英國打造為“全球數字創新最佳地點”,其中,發展數字教育、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被視為達成這一目標的核心舉措。
系統謀劃教育數字化變革。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積極制定政策,推動數字教育深入發展。202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了《教育信息技術政策和總體規劃指南》,為各國政府編制教育數字化轉型政策規劃提供指引。歐盟通過一系列標準體系和政策框架,包括《數字經濟和社會指數》、《歐洲數字化終身學習準備指數》、《歐洲公民數字素養框架》、《歐洲教師數字能力框架》和《歐洲學校數字能力框架》等,持續強化數字教育發展的協調性。這些政策和框架為歐盟成員國提供了數字化轉型方向,而且通過跨部門合作和資源共享,確保教育數字化轉型服務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政策行動迭代升級。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政府必須進行長期戰略規劃,以確保行動的可持續性和有效性。新加坡自1997年起更新了4版“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為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基礎。2020年,新加坡教育部將發展規劃更名為《教育科技計劃》,并在2023年發布了《2030年教育科技總體規劃》。美國則在1996年至2017年間,發布了6版“國家教育技術計劃”,每一次都強調不同的發展重點,致力于構建數字教育發展體系。
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國際經驗
超前布局數字基礎設施。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根基在于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瑞典提出,推進學校數字化,必須依賴高效能、高容量、高穩定性和高安全性的信息技術基礎。為此,瑞典每年持續投入2000萬瑞典克朗,用于加強地方和社區的數字化能力建設,形成區域教育數字化的長期保障機制。德國聯邦政府于2024年12月與各州達成共識,共同推進《數字公約2.0》,計劃在所有學校建立高效的無線網絡、現代終端設備和數字學習平臺,并提供22.5億歐元的財政援助。
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理念和實踐變革。“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智能化學習成為各國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共同方向。部分國家通過技術賦能、數據驅動和教育系統重構,將個性化學習落到實處。韓國發布《數字驅動教育改革計劃:釋放教育中個性化學習機會》,通過應用人工智能驅動的數字教科書、遴選教師團隊、開發多樣化教學模式、運營“數字化學習先導學校”、擴建數字基礎設施等途徑,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英國構建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評價機制,英國國家教育研究基金會推出針對小學三至六年級閱讀和數學課程的在線評估產品,利用人工智能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動態監測并評估,通過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數據,為教師提供學生學習畫像,以期幫助教師進行個性化輔導。
建立系統化教師培養體系。教育數字化轉型依賴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近年來,歐洲多國制定或更新其教師培訓政策,推動教師實現專業成長和教學創新。為幫助教師了解自身數字能力水平和發展需求,歐洲數字教育中心自2022年11月起定期開展“教師作為研究者周”培訓項目,助力教師提升數字素養。法國提出“PIX+教育”系統,支持教師從職前教育到職后培訓的一體化學習。該系統計劃在4年內覆蓋50萬名教師和實習生,目前已為超過1.2萬名教師和實習生提供了數字技能培訓和評估。瑞典國家教育局也通過數字平臺為教師和校長提供18門在線課程和約50份與數字化教學相關的學習材料,內容涵蓋教學設計、評估工具、課堂互動等多個領域。
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未來趨勢
創建更具包容性的教育系統。數字化轉型為提升教育體系的包容性提供了新的可能。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探索利用數字技術促進教育公平的新方案。英國建立“橡樹學院”在線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免費課程,并向教師開放教學資源和工具,已上線課程資源超過40萬個,累計使用量超過1.5億次。
筑牢教育數字化安全屏障。數字技術在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數字隱私和安全等問題。德國從宏觀層面構建法律框架,并在多項政策文件中明確提出保障數字安全的行動路徑。例如,在《數字型知識社會的教育戰略》中,德國詳細界定了數字時代教育應遵循的法律規范。該戰略指出,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必須得到妥善保護,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和濫用;教師、學生和教學資源開發者需要充分了解相關法律要求,提升自身數字安全素養。英國教育部為確保人工智能在學校安全使用,提出了一系列指導原則,包括為各類人工智能工具和開放式大模型設定年齡限制、將人工智能納入整體網絡安全考量、參考《保障兒童安全教育指南》對學生全面保護、規范相關人工智能產品使用等。
打造全新教育生態系統。教育數字化轉型涉及各領域、各要素、各環節的理念重塑、思維轉變和應用深化,旨在面向未來構建具有融合性、智能化和協同性的智慧教育新生態。近年來,多個國家圍繞“生態系統”構建理念,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如新加坡發布《2030年教育科技總體規劃》,構建支持學習者個體發展的數字教育環境。該戰略強調整合個性化教育與學習主體需求,在宏觀層面制定國家戰略;在中觀層面,要求教育機構增強數字意識、培育數字文化、優化數字教學和風險管理機制;在微觀層面,呼吁提升教師和學生的數字素養,鼓勵教師和學校利用數字技術精準回應學生學習需求,著力打造一個動態化、個性化且高效的學習環境。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本文系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4YJC880076]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15日 第09版
作者:李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