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打著“無本生利”“分享經濟”等幌子的非法金融活動時有發生,很多人在不懂投資、不追問平臺是否合法、一心只想賺錢的心態下,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最終落入非法集資、傳銷犯罪的陷阱。日前,山西省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公眾平臺發出提醒,公眾要拒絕高利誘惑,遠離非法集資“雷區”。
為了更好地讓公眾識別騙局,這里就六大“雷區”進行揭秘:
編造虛假項目。據統計,非法集資者大多通過注冊合法公司或企業,編造各種虛假項目或訂立陷阱合同,以簽訂合同、投資理財、投資入股等名義,將人騙入泥潭。
謊稱創業創新。在近年破獲的非法集資犯罪案件中,很多都是打著響應國家政策、支持新農村建設、扶貧互助等旗號,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政策的幌子,吸引投資人入股,讓人防不勝防。
承諾高額回報。暴利誘惑,是所有非法集資者欺騙公眾的不二法門。為了吸引公眾,非法集資者在集資初期往往會“按時”足額兌現承諾本息,有些回報率甚至高達數十倍、上百倍。
虛假宣傳造勢。利用網站、博客、論壇等新媒體平臺和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聘請明星代言或制造偽名人效應傳播虛假信息,也是迷惑公眾視線的一種常用手段。
藏身虛擬空間。借助虛擬網絡,將“去中心化”“開放源代碼”等時髦概念作為投資的“噱頭”,通過編造故事、設計模式等手段來吸引投資者的眼球。
利用親情誘惑。實際案例中,大部分非法集資的投資人都是在親友的勸說下參與的。
在此提醒公眾,保護好錢袋子,要“四看”:看融資合法性、看宣傳方式、看經營模式,看參與集資的主體。要“三思”:一思是否了解該產品及市場行情,二思投資是否符合市場規律,三思自身經濟實力是否具備抗風險能力。要“等一夜”:投資回報率高于5%的,一定先問問家人和朋友意見,拖延一晚再決定。記者 梁丹
來源:太原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