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大家現在計劃買一輛車,隱藏式門把手是否會成為影響你購車決策的關鍵因素?
黑馬盲猜,可能有不少朋友會選擇不要隱藏式門把手。
原因很簡單,實在是前科太多。
就大家零零散散有幸刷到過的,這兩年就已經有過很多起——因為嚴重碰撞導致乘員艙電源線和信號線被切斷,隱藏式門把手控制器無法收到彈出信號,救援人員無法從外側打開車門,導致救援延遲的事件。
出于一些大家都懂的原因,這里就不舉例子了。
但詭異的是,別管大家在后面嚷嚷的“不要啊”有多大聲,但車企還是頭也不回地在大做特做隱藏式門把手的路上拔足狂奔。
就目前黑馬看到的,國內的隱藏式門把手已經是五花八門了。
好一點的比如小鵬P7、蔚來ES6采用的旋轉式門把手:
這種式兒的你按一下前端,手動還能給它翹起來。
不太人性化的,比如特斯拉Model S、蔚來ES8的平推式門把手:
解鎖的時候儀式感確實拉滿了,只不過如果因為一些非主觀因素需要手動開門,你可能得蹲那摳半天。
還有賽博感更強的,理想L9、極氪X上面的那種觸控式門把手:
主打一個摳都不讓你摳,一旦電子系統出現問題或者斷電,就只剩破窗去拉應急開關一條路了。
最后,還有一種比較友好的半隱藏式結構:
類似于傳統的上翻式機械門把手的外觀,不過通常采用的是微動開關,只需要輕輕按動就能觸發,但本質上還是通過電路傳遞信號解鎖。
像小米SU7、比亞迪海豹、五菱KiWi EV就用的半隱藏微動開關。
其實到這里,大家已經不難看出:隱藏式門把手最大的問題不是“隱藏外觀”的形式不好,而是它解鎖的方式,基本都是依賴電路——
也就是說,一旦電路出現問題,外側的門把手很可能就成了擺設。
而且嗷,因為引進了太多電子系統,隱藏式門把手穩定性是鐵不如濃眉大眼的機械式開關的。
再加上也不知道為什么國產車對隱藏式門把手有這么大的執念:
有數據顯示新能源滲透率剛剛突破30%的時候,就已經有68%的新能源車使用了隱藏式門把手,仿佛不用它就不配叫“智能車”。
所以到了今年,眼瞅著這事兒勢在必行了,工信部終于搞了一個《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公開征集意見。
喜歡搞隱藏式門把手是吧,可以,但要遵守相關標準。
這個東西黑馬簡單總結一下就是:
1、外門把手要在斷電、碰撞、起火的情況下也能打開;
2、要有防誤觸功能,避免乘員在翻滾墜落的時候誤觸跌落;
3、車內把手要顯眼易于識別,別出事兒了找不到;
4、機械強度要能兜底,防止事故后門鎖機械結構功能直接喪失。
雖然這還只是一個意見征集,但本質上已經對隱藏式門把手進行了安全標準上的要求。
像是之前,為了內飾美觀,車型流暢,恨不得把門把手和應急開關藏褲襠里的某些設計,現在直接達咩了。
阿維塔12應急門把手
圖源:差評
但咱也能發現,《意見征集》還是向隱藏式門把手“妥協”了的:只要能符合安全標準,隱藏就隱藏吧。
所以這個隱藏式到底有多好?
好到哪怕哈爾濱老鐵因為門把手結冰打不開門,在車內活活凍出低溫癥;東北人一到冬天為了開車門,吹風機、菜刀、潑開水齊上陣都搞不定……
但依舊攔不住車企非得搞這玩意兒呢?
說實話,黑馬不理解。
據我查遍資料所知,隱藏式門把手目前只有兩個作用:一個是降低風阻,一個是好看。
先說降低風阻,有數據顯示每個隱藏式門把手可降低風阻系數約 0.003Cd,四門合計降低 0.012Cd。
而在高速行駛(如120km/h)時,風阻系數每降低0.01Cd,電動車續航可增加約 5-10公里。
作為對比,后視鏡對風阻的影響約為門把手的1300倍、輪轂設計優化可降低3%-5%的風阻,而隱藏式門把手僅貢獻約0.12%的風阻減少。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如果日常開車在城區通行,有沒有隱藏式門把手根本沒半點影響。
36:高速影響也不大吧……
所以黑馬單方面認為,隱藏式門把手的最大利好其實還是好看。
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為了不是剛需的顏值,犧牲了安全穩定性,怎么看都不是個劃算的買賣。
不過退一步想,時至今日大家都在搞隱藏式門把手,甚至隱隱有成為品牌差異化的賣點,你硬不讓搞也不現實。
只是希望各位能把真正把安全放在首位,用安全的冗余代替外觀上的冗余——
畢竟任車企再怎么講賽博未來的故事,作為消費者我們需要的始終只是一個關鍵時候不掉鏈子的門把手。
PS:退一萬步說,機械式門把手就不能給個選配嗎?
撰文:柯然
編輯:小馬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